漫画 张耀宁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气度恢弘的北京奥运会、庞大的刺激经济计划……
在接踵而至的大灾面前,中国人挺直脊梁,坚韧不屈;在光耀人类文明的舞台上,中国人情真意切,开放包容;在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中,中国人果断行动,勇于负责。
同情、支持、敬重、赞叹、期待、怀疑、不安、歪曲、挑衅……2008年,中国受到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2008年,中国和世界在高强度互动中进一步融合;2008年,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认知进一步深化。
真情感动世界 “2008年,中国让世界感动。”这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学者丹尼斯·西蒙的看法。中国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经受住严峻考验,展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俄罗斯救援队的小伙子忘不了四川地震灾区人们坚强不屈的眼神;日夜进行搜救工作的日本救援队员忘不了中国小姑娘送来的巧克力;在灾区连日用饼干充饥的意大利女记者忘不了,一位中国妇女在食品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为她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全球各地关注北京奥运会的人们忘不了,地震中的小英雄豪迈地挥动着五星红旗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同中国运动员一起入场,地震中失去左腿的中国“芭蕾女孩”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翩翩起舞、飞扬梦想……
中国人民也忘不了,15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民间机构以及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向中国地震灾区提供各种援助;远在西半球的秘鲁,专为中国人民蒙受的灾难而设立全国哀悼日。能用9种语言同外宾交流的北京“金牌的哥”董仕成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还在感念委托他向四川地震灾区捐献200元人民币的一位英国驻华使馆人员……
巨大的灾难面前,世界为中国的坚韧和悲壮而动容,中国为世界各国的友爱之情而感动,人道主义的伟大精神光耀寰宇。
展示博大胸怀 “2008年,全世界都在以一种钦佩的目光看待中国。”曾任联合国高官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斯卡·科裴拉对本报记者说,“北京奥运会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建设成就、科技实力、外交理念和国际影响,中国关于人类和谐、和平与繁荣的未来梦想,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不仅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也是中国对外交往史上的一座丰碑。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接受来自世界各大洲25家外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明确指出“北京奥运会属于中国人民,更属于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开放胸怀。
2008年夏天,北京奥运会让我们沉浸在“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的优美歌声之中,让我们看到“谢谢你,中国”的条幅在奥运赛场飘扬,让我们听到五洲宾朋对北京奥运会的由衷赞许。美国总统布什说:“我认为奥运会为人们提供了到中国并观察中国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人看到了世界,有机会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
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的电视、广播信号和数字信号覆盖,极大地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在遥远的阿根廷,一位名叫古斯塔沃的司机正渴望着“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好地认识伟大的中国和友善的中国人民”。他说,“中国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中国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美国45岁的社区学校教师芭芭拉对本报记者说:“今年通过北京奥运会看到中国的新面貌,而且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了。”她渴望到中国去教书。
在印度,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开始选择到中国旅游和留学。印度尼赫鲁大学辛格教授认为,印度人对中国的好奇与好感在2008年明显增强,印度中产阶级更青睐中国商品。印度德里大学查克拉巴蒂教授表示,大部分印度商人和年轻人不仅希望印度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还希望效仿中国的发展模式。印度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印度应该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并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多极世界。
查克拉巴蒂教授说,亚洲之大可以容得下中国和印度的同时崛起,这两个国家的崛起有利于亚洲和平与稳定。辛格教授则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中国更需要扮演世界规则的制定者。
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看到了一个成就卓著充满生机的中国,也让世界更加密切地关注中国。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胡锦涛主席启程出访。他在韩国发表题为《深化互利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在北京奥运会后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立场,受到广泛关注。“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胡锦涛主席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世人看到了中国政府把握未来方向的坚定信念。
优化外部环境 200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随着国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与世界走得更近。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从多极化角度来看,今天的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无论是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还是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没有中国参与都无从谈起。”
2008年,在亮点频现的多边外交、首脑外交和热点外交舞台上,人们看到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进一步增多,理解进一步加深,中国外交充满机遇。
中国同大国的政治互信与务实合作进一步增强,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巩固和深化,在全球性和重大热点问题上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中国通过重大多边活动积极开展金融外交,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地区合作。中国的有关主张和倡议,既维护了本国经济金融安全,又推进了国际社会的务实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逸舟认为,2008年,中国的形象和地位赢得了更多的国际尊重。
2008年是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一年。
中国领导人活跃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边场合,阐述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倡导“和谐世界”理念,促成各方达成重要共识。
在多边舞台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继续在全球重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朝核、伊核、达尔富尔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能源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国际金融等问题上,提出了按照自身的实际能力承担国际义务等主张,体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
今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迎来的又一个外交盛事。作好东道主,在家门口搭建全方位外交的舞台,大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公共外交。中国在协调立场,推动共识方面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为推进亚欧新型伙伴关系,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作出了贡献。
2008年是中国开展大国外交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双边与多边范围多次会晤,推动了两国建设性合作与对话向深入的方向发展。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战略对话等机制框架下,双方就双边关系中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加强沟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傅梦孜说,中美即将迎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两国关系平稳发展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俄关系先后在边界和能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新进展。梅德韦杰夫出任俄罗斯总统后,将中国作为独联体之外的首选出访国家。中俄两国领导人继续保持一年中多次会晤的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认为,中俄关系在2008年得到全面发展和推进,两国进一步夯实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令人欣喜的是,胡锦涛主席今年对日本成功进行了“暖春之旅”,中日两国隆重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杨伯江认为,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对日本进行的国事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重上正轨,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新局面。
2008年是中国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开展务实合作的一年。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老挝召开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中国倡导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也正式起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通过《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将三国领导人单独举行会议机制化。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政治互信不断提升,经贸合作实现快速增长。中拉关系在速度、广度、深度上都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了《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胡锦涛主席访问拉美时又从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中方关于构筑新时期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主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室研究员吴洪英表示,胡锦涛主席今年对拉美三国的访问是中拉关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拉关系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舞台上也面对严峻挑战。比如,欧盟个别国家在涉藏问题上歪曲事实,给中欧关系蒙上了阴影。法国总统萨科齐不久前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会见达赖喇嘛,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周弘认为,在欧盟成员国中,既有反华的势力,也存在对华友好的力量。所有这些力量都在欧盟复杂的机构中发生作用,使得中欧关系不仅具有重要性和战略性,而且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改革开放不仅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也使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融更加深入。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越来越多,有信心也有能力营造稳定、合作的外部环境。
推动多边合作 “2008年,世界认识了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中国也更清楚了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与责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军红如是说。他认为,外界对中国认同感的增强在于中国的飞速发展,更在于中国对世界的责任意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俱增。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标志。充分肯定中国发展成就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听到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声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希望看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界定自己的国际定位。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自身的稳定和发展为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并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这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
今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公平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的重要主张。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上全面系统地提出有关世界经济体系建设的主张,充分体现出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互利共赢方向发展的努力,也显示中国对全球发展事业的重大责任感和对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思考。
今年9月,人们在全球金融危机深化蔓延的形势下,听到了中国铿锵有力的声音:“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原定的议题当中,并没有金融危机这一项。会议前夕,各国能否就合作应对危机达成政治共识、中国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备受外界关注。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抓住这一动向,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果断决定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调整为会议主要议题。中国领导人利用会议多个场合,全面阐述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推动各方就合作应对危机深入探讨,使应对金融危机问题的讨论成为会议的突出亮点。
在此之后,中国果断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中国领导人又在多个国际会议上积极同各国领导人就金融议题交换看法,促进合作,进一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王逸舟指出,2008年的中国外交再次证明,中国力量确属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支增长着的建设性力量。当代中国力量的生成,主要来自过去一段时期极富活力的改革开放进程,其间包含了领导人的高度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30年间,中国在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上,保持了年均近10%的经济发展速度,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和最活跃的增长因素。
时至年末,中国政府决定派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显示了中国在保卫本国海上航运安全和维护世界正常航运秩序的决心。国际社会由此进一步看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负责任形象。
2008年,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更加自信地融入世界,并发挥着更加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世界有理由看好中国力量的前景,中国人自己也有信心脚踏实地增强这种力量。“奔跑着的中国旋风”给世界带来欣喜,也带来新的希望。(吴绮敏、李锋、韦冬泽、席来旺、任彦、雷达、管克江、陈晓航、刘刚)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