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奕华在北大演讲 |
| |
林奕华 |
专访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做戏剧,就是要对抗平庸
林奕华最近的日程表排得相当满,除了新戏《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上演,他还去了北大演讲。接受采访时他说,做戏剧最大的目的是对抗平庸,比如平庸的爱情。
文/ 刘莉芳 整理/ 吴琦 韩天阳 图/ 高鹏
12 月6 日的北京很冷。林奕华穿着蓝白竖条衬衫、青色毛线开衫、背着一只军绿色帆布包,像个教书先生。那些从他身边经过,赶来听他演讲的观众,都没有认出他。
头天晚上,林奕华没有睡好,早上5 点就醒了,想着演讲怎么开头。本来,林奕华的助手和我商量,开场放一段15分钟的林奕华作品集锦。但他临时推翻这个方案。他说,朋友见面,不会随身携带自己生平的光碟。他要在开场时找一位观众,问他的心愿,然后打碎他的心愿,从得到与失去、梦想与破碎进入演讲主题。但是当他走进演讲厅,看到近400 位观众时,又改了主意—林奕华在香港教书就随时会改变上课的形式,这让他的助手很焦虑。这次也是。
他问观众,此刻在你们眼中,我是怎样的?我和你们想象中一样吗?观众轰笑,女观众则夸他的头发漂亮。他也笑开了,顺势做起民意调查,让同意他头发漂亮的观众举手。他看似无厘头地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我的头发这么漂亮吗?轰笑后,他将话锋一转:“我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打算代言洗头水广告。其实,所谓的头发漂亮,有一部分是自我想象的关系。”从头发入手,林奕华以“看得见和看不见”为题演讲。接着放了《西游记》之《人人都看不见沙悟净》。
林奕华本计划两天后去看话剧《爱比死更残酷》,不料那天是蜂巢剧场休息的日子,没看成。法斯宾德是他很喜欢的导演,他很想排法斯宾德的戏,还想把自己喜欢的欧洲电影都搬上舞台,其中包括《索多玛的120 天》。
B=《外滩画报》L= 林奕华
他们不仅仅是偶像
B:《十八相送》讲了18 个和爱人分手的故事,陈绮贞演唱了18 首串场歌曲。她的音乐对这部舞台剧有什么影响?
L:我一边酝酿这部戏,一边听陈绮贞的歌。在绮贞进组前,我每天跑步都戴着耳机,一直在听她的歌。她的歌和《十八相送》的主题很贴切。绮贞从来不觉得自己一定要写情歌,她写的歌词都是自己的感受。在我看来,她是女诗人,非常敏感,话不多。很多时候,我只能猜她的心思。在《十八相送》里,观众先猜出谜语,才能听到绮贞的歌。绮贞的歌是《十八相送》的重要线索。我其实蛮希望跟绮贞再次合作。张艾嘉也非常喜欢绮贞。但是我知道不能勉强绮贞演戏。《十八相送》的演员都很年轻,没有任何演戏经验。他们都是绮贞的歌迷,能把绮贞的歌倒背如流。后台被他们变成了歌迷会。
B:你的作品用了不少明星,从《生活与生存》的张艾嘉、《恋人絮语》的黄耀明,到《快乐王子》的吴彦祖、《十八相送》的陈绮贞,他们似乎有某种共性,你怎么概括这种共性?
L:这个观察很有趣。曾经有记者问我,你用明星是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我说如果你把我用过的所有明星串起来,就会发现,第一,他们的作品都有人文关怀;第二,他们都有创造力。他们不仅仅是一个偶像。
B:那么郑元畅呢?在大家眼中,他就是一个当红偶像。
L:其实我找明星非常小心谨慎。小综(郑元畅的昵称)很有创造力,对很多事很敏感,也很努力。你不要因为偶像剧简单,就忽略了他。如果你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一定会超级爱他。我第一次看到小综是在台湾情景喜剧《安室爱美惠》里,陶晶莹和谢祖武主演,小综演他们的一个邻居。第一印象,小综很像我的一个朋友,很高,很“怪咖”(台语中指脾气古怪的人)。我来自香港,香港也有很多情景喜剧,但是和美国情景喜剧不同,香港情景喜剧不懂怎么经营情景,来来去去只有那两三招。但是小综的演法很有他自己的一套,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时,我就记住他了。
B:我一向不喜欢明星舞台剧,但是期待明星在你的作品中的表现,他们的表现总会让我看到他们在影视剧之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L:谢谢。像张艾嘉,我们谈合作谈了7 年。我第一次邀请她是2001 年做《张爱玲,请留言》。那时,张姐在做《想飞》的后期,不能来。2005 年,我们为张姐做了一部独角戏《人的声音》,已经开始排戏了,因为我跟另一个导演拆伙,也没有演成。三年多来,我们常常见面聊天,交换好看的光盘。我们是非常默契的“棋友”。我出招,她接得住。她出招,我也要接得住。《生活与生存》的剧本是张姐写的,只用了5 天。她跟我说,这段很难排哦,那段很不简单哦。后来我们都排出来了,只用了两个礼拜。我的很多作品排得很快。《半生缘》是一部大戏,时间跨度几十年,有很多场景、时空交错。但是我用一张长桌,用独剧的方式,很清楚地交代了时空转换,只排了三个礼拜。《十八相送》只排了一个礼拜。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