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画报封面 |
贺岁片《非诚勿扰》剧照 |
葛优专访“我不需要去拼了”
贺岁片《非诚勿扰》是冯小刚和葛优合作的第十部电影。52 岁的葛优依旧在影片中扮演“假正经,不靠谱”的大龄男青年,与以往的区别在于成熟一些,收敛了痞气。自夺得戛纳电影节影帝的奖项后,葛优的演技一直未有突破。这位平民影帝接受本报采访时,谈到自己的中年心态,“我也是从配角开始演起,十多年后才慢慢出名。我知道这个过程,所以有准备了。我现在就是把心态调整好了,想好了就行,没准以后我就真演配角了。
文/ 李俊 摄影/ 张洪兵
14 日,杭州,一位女记者当众夸葛优:“其实,我觉得你非常帅。”
葛优,这个52 岁的大男人,脸刷的一下就红了。“这??”他一句话都没说出来,不自觉地用一只手捂着发烫的脸,笑得歪了腰,朝椅子的另一边倒过去。旁边30 多位记者,哗啦啦都笑了。
过去,周星驰提到葛优,要连说四五个“实力派”。现在,葛优似乎颠覆了内地大众对美的定义,也成了“偶像派”。
当晚,贺岁喜剧《非诚勿扰》在杭州举行首映庆典晚会。提前两天,葛优带着妻子贺聪坐火车来到杭州。18 日,该片在内地全线公映,这是继《大腕》之后,冯小刚和葛优分开8 年后再度合作的喜剧。
《非诚勿扰》灵感创意来自监制陈国富的影片《征婚启事》,导演冯小刚亲自操刀写剧本。圈内人在争论,这究竟是冯氏电影喜剧的回归,还是转型?但电影院里,观众肯定不乏笑声,片中融会贯通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甚至《一声叹息》等多部旧作的笑点。
葛优依旧是冯氏电影的金字招牌。片中,他叫秦奋。40 多岁从美国回来,卖了一个不靠谱的发明,赚了笔钱,开始严肃考虑终身大事,和各种女性约会征婚。葛优显得成熟,收敛了些痞气,还有点小个性。但他照样幽默,经常把怀有二心的舒淇逼到情感的死墙角。
见记者的时候,葛优话少,且模棱两可。中途,他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向记者解释:“最近半个月里,接待过很多拨记者,很多话题都说过了,没有那么多新鲜感了。”
拍照的时候,葛优扯着身上这件白色的毛线外套,觉得别扭。“我今天已经穿这件衣服,给另外一家杂志拍过照了,怎么办?我不能再拍了,否则人家以为,葛优就这么一件衣服穿了。哦,我这脸今天也没收拾。”
看着大家面露难色,葛优告诉记者,自己去楼上房间里换件衣服,一会再下来拍照。这个变故在事先安排的流程之外,摄影师惴惴不安地等着,生怕他这一走,不下来了怎么办?
10 分钟之后,葛优一个人如约来了。身上换上了黑色的套头衫和黑色外套。他一边配合摄影师的要求,一边还跟记者致歉:“今天我的状态实在不好,说了一天的话,累了。现在也就这一个表情了,别的也变不出来了。”
华谊的工作人员说:“葛老师答应过的事情,就肯定会做。”
远离大众的平民影帝
葛优是内地最大众化、最受欢迎的男星。同时,他也是离大众最远的明星:很少公开露面,尽可能避免接受采访。
“你是一个最极端典型:得到了大众的同时,又失去了大众。”记者说。葛优认同这个结论:“没错!但你想明白了就行,活该,谁让你出名呢,你这么一想,那心里很舒服。”
演完《编辑部的故事》之后,葛优开始觉得生活不方便了。“刚开始出名的时候,我还挺高兴,终于有人找我签字照相了。到最后人多了呢,你又不能拒绝人家的时候,会影响到你的一些事儿,就觉得不方便了。”葛优告诉记者。
采访葛优的前15 分钟,他的眼神一直透过包厢木栏杆的空隙四处游离,甚至都没有看过记者。结束后记者才发现,包厢外边坐了十来个各种年龄阶段的男女影迷,有妙龄少女,也有中年男人。一个小伙子走过来说:“葛老师,看在我昨天早上6 点钟就去接你的份上,拍张照吧!”葛优幽默了句:“没接过,也拍!”然后,他来者不拒,和所有人一签名、留影。
现在,葛优没事就躲在家里,钟点工来家里打扫卫生,他都呆在里屋。他喜欢摄影,来杭州,包里也随身带着相机,可就是没敢拿出来拍,“因为你拍,别人就看着你,静不下心来。”逛街购物只能去王府井的“世都”,因为那里人少,清静,贺聪慢慢挑,他就找个地方坐着等她。
“葛优是非常难进入的采访对象。”《看电影》杂志主编三木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葛优对不熟悉的记者,会怕生、话少。
如果遇到相熟识的记者,葛优也不拐弯抹角,就直接说自己的原则,那就是:“首先,我不评价导演、不评价别的演员,我的生活也是我的隐私。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一年推了30 多部戏,都是因为剧本实在太差了。”
“你们都想要独家专访,其实谁都没有独家,因为我说的话都是一样的,我就是流水作业,也没用心。”结束本次采访后,葛优一边拍照,一边对记者说。这话里既有真诚,又有点恶作剧的成分。
葛优继续解释:“这是我的问题,我实在没办法让自己每天都重复这些话题。凑巧,今天你是最后一个,效果肯定是最差的”。记者只能哭笑不得,反问一句:“葛老师,你是在安慰我吗?”
他还在自言自语:“明天怎么办?还有一大堆采访”。
葛优母亲施文心是电影文学编辑,她认为儿子胆小、怕生是遗传了自己的个性。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葛存壮演一场戏,需要几个孩子当群众演员起哄,正在剧组玩的葛优就不敢上。葛存壮拍《南征北战》的时候,剧组夜宵发面包,让儿子去代领一下,10 多岁的葛优愣是没敢去。在中学里,葛优被人打了一拳,没还手,还一言不发。母亲问为什么这样,他说:“那是个专门打架的主,我惹他干吗。”
施文心在《都赶上了》书里笑儿子:“葛优当不了英雄,就当个平民百姓吧!”后来,葛优成为平民影帝。成了名之后,葛优说话更谨慎了,尤其不擅于对外讲自己到底是怎么演戏的。葛优告诉记者:“我做演员,就不爱聊,因为演员这行当就不是一个聊的行当。应该是边上人看我演戏,自己去觉得怎么回事。”
葛优家楼下有个咖啡屋,据说也是他轮番接待媒体和圈内人的客厅,现在已经关门了。他坐在那里和人讲话,五官清秀、文静的贺聪就远远地坐在另外一边,默默地看着。有时候,葛优就会对人说:“瞧,那边坐着的就是我媳妇,她经常这样陪着我。她跟我这么多年,也不容易,家里家外都是我说了算,有时候我觉得她很可怜。”
冯小刚提醒记者,普通人容易把葛优当成电影里的人物,比如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其实戏外他大多只会说大实话。“提一个问题,他会想,我说这个话会不会伤人呀?这个问题有没有圈套呀?他每说一句话,都要很缜密,没有攻击性。但是灯一亮,往摄影机前面一站,他会变成电影里的葛优:有点玩世不恭,有点小攻击性。”
继续“假正经,不靠谱”
《 非诚勿扰》已经是冯小刚和葛优合作的第十部电影。冯小刚曾经总结过,他和葛优这对黄金搭档的影片最大特点是“ 假正经、不靠谱”。
这次,葛优继续假正经。在他看来,秦奋不循规蹈矩,有点个性,属于大龄“剩男”的那类。“他的生活很丰富,经历过很多事儿,好多事儿都看得比较透、明白,你也戏弄不了、骗不了他,”葛优说。当然这个秦奋也有点怜香惜玉,遇见了漂亮的“舒淇”,老强调人家“好看”,接下来的事也就成了人之常情。
电影里好玩的台词、爆笑的段子、追女孩子的浪漫招数,葛优全都推在冯小刚身上,“都是他的想法,我只负责演”。问他和秦奋有什么相似,葛优说:“肯定不一样,他敢出国,我不敢,没那个闯劲!”再问他天上掉下个仙女,敢不敢接?葛优说:“现在要想想,这未必是好事;搁年轻的时候,估计也就接了。”
电影里,掉下来的仙女是舒淇。拍《非诚勿扰》之前,葛优对冯小刚说:“这次,能不能找个对手戏演得好点的女演员?不能找一个我看着她的眼睛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的人”。冯小刚以前电影里的女主角都有花瓶嫌疑,这次他找了集演技、美貌、性感于一身的香港女演员舒淇。
为了和舒淇尽快熟悉起来,葛优头一遭主动对冯小刚说:“等舒淇来的时候,你陪我一起去机场接她。”舒淇第一次来北京试妆,冯小刚到机场内接舒淇,葛优躲在车子里等。当舒淇走出来了,正忙着戴眼镜、戴帽子,打开车门时,突然发现了葛优,被他吓着了。冯小刚事后还开玩笑:“他本人说接舒淇,是打着为了拍好我们这个戏的幌子,至于是不是见美女,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用心良苦!”
“因为演这个戏,我才第一次和舒淇合作。也是借这个戏,才第一次见到舒淇,谢谢冯导给我安排了这个机会。都说了三四年了,我很期待,你说我长成这个样子,只能靠冯导安排女主角。后来说,这戏到船上就结束了;我说不行,应该继续。”葛优在一旁说。
舒淇在片中扮演空姐笑笑,第一场戏就是站在机舱前迎接旅客登机,这是场上手就有矛盾冲突的戏。葛优特地到现场去看了,拍完后,他站在旁边,小声对冯小刚说:“我看行,稳!”
葛优对冯小刚的电影,已经轻车熟路。他认为以前拍《甲方乙方》的时候有点演过了,现在更注意火候、分寸。《非诚勿扰》里,最难的一场戏就是第一次和“舒淇”喝茶,要讲一个害死小白的故事。这个故事要把他自己讲哭,还要感动陌生的“舒淇”。拍了前两次,分寸把握都有点过。冯小刚说,不行,一定要再来一遍,“我得拿影帝的要求来要求你。”
“这部影片的定位就是‘相声+ 小品’,不是当多么大的一个事情,要承载多少东西,就是给大家带来欢乐。”葛优说。因此,冯小刚在剧本以及拍摄期间,也没想怎么刻意要让葛优在演技上去突破:“就是想写个怎么样的故事,怎么把它说圆了,观众有兴趣跟着故事走。但是写剧本之前,就想好了,这个人物是谁来演,他能怎么样。”
写《非诚勿扰》剧本的时候,冯小刚把自己当成葛优,所有台词都在心里有感情、有节奏地读了又读,把这个角色先预演了一遍。
《非诚勿扰》圆了冯小刚一个梦想,也圆了灰小子的梦想。在冯小刚看来,葛优就是邻家男,老百姓,“生活中长得像刘德华这样的人毕竟不多,怎么能够让普通人赢得舒淇,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当然,生活中像我、葛优这样的人肯定没戏,但是电影里就是有戏。”
冯小刚制造葛氏冷幽默
陈国富导演认为,葛优是冷面笑匠。冯小刚认为,葛优越正经,越严肃,观众笑得越疯。
“我一直都认为演喜剧比其他正剧、悲剧都更需要演技,葛优是个非常有技术的人。”冯小刚说。但是这种技术是冯小刚的电影赋予并强调的特性,让葛优还没出场,大家都期待着笑。
第一个发现葛优这种“技术”的人是导演米家山。早在1988 年,葛优就接拍了米导演的《顽主》。该片是根据王朔小说改编而成,葛优在片中留着大背头,戴墨镜,演无业青年杨重,一出场就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冯小刚告诉记者:“当年,我就是看了这部电影,才觉得葛优行,他能有很自然的反应去拍戏”。
1990 年,冯小刚还是《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和王朔一起,在葛优家楼下自行车棚里站着等了两三个小时。葛优告诉记者:“那时候我感觉冯小刚是一个对影视剧特别热情、执着、勤劳的人。”不过,他也强调自己不是被冯小刚的三寸不烂之舌打动,“我还是看了剧本以后,觉得好。”
“从那之后,我觉得,我写的那些人物最合适演的人就是葛优,而且还没有稍微能差那么点点的替补,他是唯一的人选。”冯小刚告诉记者。
至今,葛优认为个人投入感情最深的电影是1997 年公映的《甲方乙方》。“可能这是第一部贺岁片吧,拿了3 千多万的票房,当时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事。”葛优说。也就是从这部戏开始,他对冯小刚产生信任,然后一路拍完《没完没了》、《不见不散》。
连续拍了3 部贺岁片后,葛优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劝他,不要再拍喜剧了,老演这些没劲。冯小刚说:“葛优自己也一度听进去了这些话,和我聊过,我们两人达成一致,分开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冯小刚正在筹备《一声叹息》,当年男主角本来是葛优,后来才找了张国立。而葛优也拍了第六代导演的一部低成本影片《蝴蝶的微笑》,只是该片没有通过审查。
《卡拉是条狗》找葛优拍戏,冯小刚当了说客。“路学长的那个本子我很喜欢,我给他做监制。他说想要葛优演,我就帮着和葛优谈,这个电影也没多少钱,想让葛优象征性地收点钱,就来演。后来,葛优看了本子,就说行”。
在外转一圈,2001 年,葛优、冯小刚又一起拍了《大腕》,以及接下来的《手机》、《夜宴》等。
“技术”有时候会产生另外一种效应。葛优很在乎观众对自己影片的评价,每部电影他都会请父母看,然后全家人给他提意见。2006 年,《夜宴》试映时,听说有人笑场了。他仔细地盘问记者:“你们真的笑场了吗?为什么笑?”得知是事实后,他有点着急了:“这就是问题了,要好好想想??”
给本报拍照的时候,遇到别扭的姿势,葛优会半开玩笑说:“别让我摆那么硬,很用劲的样子不舒服。就像我拍《夜宴》那会,观众都说,演得那么使劲干吗。我还是喜欢自然点。”
古装戏本来就不是葛优的擅长。当年拍完《秦颂》之后,母亲施文心就在《都赶上了》中毫不避讳地指出,儿子对高渐离理解并不够,角色略显得苍白,还为他在电视剧《寇老西》里演的寇准叹息。母亲认为, “这是因为葛优缺乏历史知识,对历史人物不理解,脑子里没形象”,特地送给他多本历史书充电。
冯小刚分析,因为自己和葛优这种黄金喜剧组合太深入人心,才带来了问题。“我们在拍《夜宴》的时候,观众仍然带着这种惯性在看葛优,其实他演得很不错。他的喜剧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太深了,观众一定会想,他真的会这么严肃吗?一定是假的。”冯小刚说。
现在,媒体动辄就担心葛优演了这么多喜剧会固步自封,限制了戏路。拿过戛纳影帝,葛优对自己的演技很自信,他很有底气地说:“这种评价我也听了很多了,我也不在乎,大家怎么说都可以,我的路子宽着呢。我在乎的是,演这个戏大家有没有人看。在目前这个阶段,我就是喜欢拍看的人多的电影。”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张华和葛优是老朋友。他认为,现阶段的葛优作品不如前些年那么多,他遇到困惑,很正常。“演技被大家承认容易,但要再上一个台阶往往比较难;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会不自觉地带到塑造的角色中,葛优塑造的形象太多,想尝试新的角色,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