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这就是我三年前结婚的殿堂。”12月3日,利林集团年轻员工陈龙坐在电脑前对记者感慨道。
“那一天,当我们的车队到达厂大门口的时候,鞭炮齐鸣。那天的天气特别好,当我看到蓝天,白云,置身于彩色的氛围里,周围的人都向我们庆祝的时候,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那一刻,我只是想着要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多奉献一些。”说起这些,陈龙的眼睛湿润了。他告诉记者,“当初结婚殿堂改造成了技术开发部,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每每独自一人在技术开发部,想着屋顶上布满彩带与鲜花,屋里放着音乐,大家鼓掌祝福我们的场景,心里仍然会很激动。”
“婚礼的一切都是厂里给张罗的,婚车是厂里的,婚宴在厂食堂办的,婚房是厂里的宿舍。”陈龙的这番话,仿佛一下子让人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企。然而,那个年代的事却真实地在今年浑南新区民营科技企业里再现了。利林集团的党支部书记张大庆告诉记者,公司创始人赵凤利有着很深的国企情结,他把国企里的党建工作全部引进到公司里,多年来公司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让民企里的党员们重新有了归属感,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了人心,增加了创新的力量。
利林集团只是浑南新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新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成立了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达到95%。这个振奋人心的数字,彰显着一股“红色”律动。非公企业党建,正以其充满活力、促进和谐的独特能量,推动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大踏步迈向新的跨越。
老党员不忘薪火相传
在利林集团里有一位名叫郭顺成的老党员。他在利林集团工作了15年,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如今老郭已年过60,仍在集团里工作。老郭告诉记者,公司里有8名党员是他发展的,其中有5名先后走上了领导岗位。
老党员的积极引导为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铺就了基石。郭顺成说:“我们身上都有国企情结,或者说在国有企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当年"师傅带徒弟"、"共产党员处处带头"等等,都在工作中自然地带到了新企业。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让年轻人再感受到党的温暖,年轻人也主动靠近党组织。”
在浑南,新兴的科技企业中有很多与老郭一样的老党员,他们在工作中不忘把共产党员精神薪火相传,他们努力地创造公平透明的工作环境,大胆使用年轻人才,甘当人梯。在利林集团,高层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中层管理人员的年龄不超过35岁,其中党员占了近一半。
大学生党员当上领头雁
利林集团在新员工聘用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砝码——共产党员。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相信每一位大学生党员的能力,他们的到来给企业注入了新鲜的力量,也让党建工作越来越红火,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毕业仅3年的栾子海,大学期间入党。如今已成为销售队伍里的骨干,经常陪同企业老总到国外去谈项目合作。提起他,周围的年轻同事都竖起大拇指,“子海做事勤于思考,且品质优秀,这样的大学生党员咱佩服!”
“大学生党员是一笔财富。”浑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白风华这样说。近几年,党工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针对新区科技企业比较多,注重发挥大学毕业生党员的作用,在活动方式上,按照“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开展党的活动,逐步实现了党组织的活动同非公企业的特点相适应。
用真情让人才扎根浑南
“新时期党建工作需要创新。”这是浑南党工委和企业的共识。他们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用真情留住一大批企业精英,并使其成为企业新时期发展的源泉。
在利林集团,10年、15年的老员工随处可见。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很少见。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从成立伊始,就把党建工作当成企业建设最重要的一环。“用党的关怀、用组织的温暖感动员工,留住员工。”
这位负责人介绍,过去企业试过用待遇留人,效果并不理想。“企业要留住人才,靠的是心,是共产党员的忠诚。”如今党建文化已渐成为浑南企业文化的核心。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已经成为浑南很多企业的惯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研究生钟情这里,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本报记者常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