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心态调整了,但没有到足够低
记者:解决就业问题,除了社会和学校做各方面努力和改进,毕业生自己应该怎样面对呢?
王伯庆: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第一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在美国很有意思的,他们的大学生出来如果找不到工作,不管是经济不好,还是自己不好,他就把自己下放到餐馆里面打工,美国人在快餐店打工是最低的位置,但是他很乐意,嘻嘻哈哈的打工,心态很好。所以我们要学人家的心态,调整心态,在特殊时期和自己没有能力的情况下,要做好像农家妹一样的,去打工。大学生必须学会做一些低端的工作,人家也不需要大学文凭,但是你要去打工。
记者:好多学生也说自己的心态已经降了,据您了解,现在学生的就业期望怎样?
王伯庆:我觉得他们还没有调过来,他可能想,好嘛,我不去投资银行做会计,但是我去百货公司做会计,但是百货公司连会计位置都没有,怎么办,他是在调整,但是没有调整到足够低去应付这个很罕见,很不常见的经济下降。一定要调到足够低,不是调低,是调到足够低来面对这个萧条。
真能找到工作比较厉害的人,他又不创业了
记者:现在不论是教育部门、学校还是各方专家,都鼓励大学生创业,但从您的调查数据看创业的毕业生只有1.2%,您怎么看大学生创业?
王伯庆:中国大学生没有真正的创业。我们调查的学生中间自主创业的约占就业总人数的1.2%。高职、专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人数是本科的两倍多,研究型大学(211)的自主创业比例最低。因为我们发现大学生是找不到工作才去创业,就业机会好的毕业生群体自主创业比例反而低。北大和清华基本上没有创业的人,创业的都是三本或者是专科学校的学生,虽然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被视为最具知识型创新的大学毕业生群体。
而且大学生最初创业先从零售老板干起的居多,更多地集中在传统行业,其中60%多集中在销售上面,这就不叫自主创业,叫自谋生计,找不到工作,摆一个小摊,随便当一个小商小贩。
记者:创业难,主要是什么原因?
王伯庆:应届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一没经验,二没钱,要想高质量的创业谈何容易?我们调查后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主要是,缺少资金(31%),市场推广困难(25%)和缺乏企业管理经验(20%)。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的“业”如何“创”?
而且在中国做企业非常难。大学生就会说,为什么我要创业?又没有社会经验,又没有社会资源,你给我钱都创不起来,中国创业的人是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人,真正能找到工作比较厉害的人他又不创业了。
记者:那您认为如何做才可能让我们的大学生更多选择创业这条路?
王伯庆:首先,在这一代年轻人中间要进行创业培训,要学会承担风险。其次,国家反过来要检讨两个原因,一是加强对理想主义的教育,第二个是反过来检讨为什么把公务员的地位整的这么高,搞的大家都不想搞别的,只想搞公务员了。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社会不适合创业,我最近写了一篇做企业难,我说要早知道这样难我都不创业了。像我们这个企业做了两年还没有挣钱,各种摊派就上来,报纸上那种留学生、高科技,我一分钱都没有,碰到的全是摊派,千奇百怪的。
记者:我看教育部也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一些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措施。
王伯庆:不管用的,大学生创业时很难享受到。不能单独给大学生创业环境,社会创业条件不好的时候大学生不能独善其身,必须改变整个中国的创业环境,大学生才能享受到其中的好处。
1998年是小case,现在是结构性供需矛盾
记者:您记不记得199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当时中国的就业环境怎样?
王伯庆:中国98年那个时候是小case,没有这次严重。和98年的经济形势相比,近十年来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势必会更加广泛、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也会更大,98年的金融危机主要是影响到亚洲国家,而这次是全球性的经济寒冬。
98年,一方面大学生还未扩招,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在当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与供给相脱节的矛盾并未凸显。可以说,那时的就业压力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多数来自结构性供需矛盾。
记者:这个结构性供需矛盾具体怎么讲?
王伯庆:比如99年后大学不断扩招,一方面大学生的供给量在增加,使得个别专业严重供大于求,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热门专业就占了9个。
因此,我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的情况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再好的专业也有可能出现人才饱和的现象。大学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控制招生量。
另一方面经济在发展,产业和职业的需要在不断发生新变化、提出新的技能需要,而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却并随着这些进行相应改进,最终导致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说缺少人才,大学生又就不了业的现状,其实正深刻反映了大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结构性供需矛盾问题。(钟文)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