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从“精英”走向“大众” 30年留学,一路艰辛!

  据统计,从1978到2000年,上海共有出国留学人员8万人,其中84%为自费生,并且人数逐年上升,留学生结构也从前期的“精英”留学演化为目前的“大众”留学。留学在外,正越来越“大众化”。

  30年间,回望一批批负笈海外的中国学子的心路历程,他们鲜活的人生画卷共同构成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30年来,风雨同舟一同见证中国的荣耀!

  1995·助神户学子回家过年

  改革开放30年来,留学生最受媒体关注的一年,不能不说到1995年。


  1995年农历岁末,日本神户发生大地震,在这次事件中,有一类群体首次受到国内媒体(尤其是上海媒体)的大量关注,他们就是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而这些留学生中,又以上海籍居多。

  “他们需要回国,他们需要关怀。”当时,一黄姓留学生在经历了千难万险后,从震区回到上海,向国人、媒体发出了呼吁,“留学生身在异国他乡,他们目前最需要的是祖国的温暖,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能给予鼎力相助。”

  于是,一支以媒体为主的“援助团”成立了,通过连续报道,开通热线,亲赴日本慰问,帮助日本留学生回家过年,成了当年上海媒介最“火热”的一道风景线,“回来了多少人了?”、“航班还有吗?”、“余震还有,不知道他们做好准备了没?”……这些在日震区留学生的安危,也成了当时上海市民除了过节之外,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话题。

  报社发起行动帮助学子尽早团圆

  时隔13年后,记者找到了当时参与报道、亲赴日本慰问的李智平(时任《青年报》社总编辑),尽管10多年过去了,当记者说起这段往事时,坐在沙发上的李智平轻轻往椅背上靠了靠,捋了一下头发,激动的说道:“我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啊!”

  “那年的地震很强烈,影响特别大,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国内的媒体也在报道,上海媒体更甚。”李智平说,由于历史原因,上海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去日本留学,因此,神户发生地震后,当地受灾的留学生中,上海籍是最多的。而随着地震后,交通中断、信号中断,上海的家人很难与那些上海籍的留学生联系上,亲人、朋友间都失去了联系。“更主要的是,当时一直在倡导社会关怀,但对境外人员的关爱却比较少,作为一份青年人看的报纸,对青年留学生的关爱,是义不容辞的。”

  在当时的《青年报》上,除了报道地震后各方的动向后,对留学生的社会关怀,也逐渐从版面中体现出来,1995年1月25日头版头条,一则“帮神户学子回家过年”特别援助行动让当时的人们为之振奋,根据行动措施,上海青旅派出专人赶赴大阪灾区就近负责与留学生的联络援助,开通多路热线(上海、日本两地),方便留学生和家属之间的联系。

  “那个时候临近过年了,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过年是团圆的日子,留学在外受灾的留学生正是最迫切需要回来的,于是我们就策划了这个行动。”李智平说,当时地震后,神户最近的大阪机场,飞到上海的航班很少,而且留学生们在当时已经很困难了,很多人身边基本没带什么现金,有些人由于相关证明的遗失,连身份都很难得到证明。

  《青年报》联系了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并联系了因私出入境服务中心,从而在连续报道震后留学生的情况后,直接充当了联络员的角色。

  “我们就是要主动承担起这份社会关怀,帮助留学生与家人尽快取得联系,尽早与家人团圆。”

  神户学子看到“媒体援助团”热泪盈眶

  在援助行动开始后不久,李智平便率团亲赴日本,而这次日本之行,也让他终身难忘。

  “整整72个小时,我们几乎没怎么睡觉,想着就是如何去帮助这些留学生。”而说起这次行动,李智平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怕:当时只是一下有了这个想法,希望这次的行动,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引发更多的社会资源去伸出援手,帮助留学生。根本没想到日本那边的情况会怎么样,而在1995年之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地方媒体会去境外,去作这样的报道、援助,类似的经验根本无从参考。

  “飞机从大阪下来,赶到神户,用了10多个小时。”由于找不到更多的交通工具,一行五人挤在了一辆小轿车内,沿途的道路因受损严重,汽车不得不绕行,透过玻璃窗外,李智平不仅看到了完全坍塌的房屋和倾斜的高楼,各种抢险车、救护车不停地在身边呼叫而过。在各个留学生联络点,他也看到了留学生的状态,以及他们在看到祖国来人慰问后的那种欣喜。

  “受到打击后,他们情绪比较低落,感觉孤单、迷茫、失落,”李智平说,当时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往日本派飞机,接回在日本留学的留学生,并且,日本的电视台也在滚动播放这些消息,这让留学生看了之后,很是失落。而代表团的到来,让他们好像看到了自己的亲人,“他们看到我们后,都激动的流下了眼泪,感情上也得到了安慰。”

  据悉,这支代表团是当时中国唯一去现场的新闻机构,唯一去现场的青年服务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团就代表了当时的国家,是国家给留学生带去了关怀,很多留学生在见到代表团后,纷纷表示,感觉到了背后祖国的力量,感到了自尊,并表示无论回不回国,都将振作起来。

  留学,曾经梦开始的地方

  据历史记载,自1896年开始到1937年为止48年间,从上海或者经上海留学日本者总数不下5万人,仅1906年就达8千人。之后,由于历史原因有部分中断,到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留学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上海高等院校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进修生迅速增多。

  1979年5月,按教育部指示,上海外国语学院恢复出国留学生预备部。1980年8月10日,经文化部批准,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小学学生金力,被派到英国伦敦梅纽因音乐学校学习。1980年9月,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罗魏赴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留学深造。

  1985年,国家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中国出国留学的大门才算完全打开。“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而上海由于历史渊源,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在全国兴起了自费出国留学生热潮。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个人通过托福考试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出国留学方式开始在一些上海青年学生中涌现。继早期“留美热”后,“留日热”、“留加热”、“留澳热”又相继形成。

  21世纪上海青年留学特点

  年龄越来越小选择越来越多

  上海青年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再次趋热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了1998年,国家允许成立自费留学中介服务机构,从而导致留学人数再度翻番。

  政策有所放宽后,2003年,国家又出台了简化留学手续的规定,出国留学人员每年开始成倍增加。到2008年,中央领导对国外留学人员的有关情况做了大量批示,不断推动出国留学工作向正常方向发展。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1998年上海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自费出国申请人数比上一年增加30%,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而这波延续至今的留学热潮,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自费出国留学的人员呈低龄化。出国留学人员的年龄大多在20岁左右,还出现了初中生、高中生自费出国留学的新群体。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留学生的平均年龄大约下降了10岁。二是以求学深造为留学目的更为明确。同过去一些留学人员以谋职为主的打工相反,现在求学深造已成为赴海外留学人员的主要目的。三是求学种类拓宽,形式多样。有以取得文凭为主的学历教育,有以精通所在国语言为目的的语言学校,还有作为文化交流的短期培训,如一些学生赴国外交流活动,时间或长或短,学生居住在当地居民家中,体验生活,参加学习,谓之“游学”。四是留学前往国比过去明显增加,以往集中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现在己扩大到加拿大、英国、德国、新加坡、瑞典等许多国家。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留学史,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样的变化轨迹:留学从几乎完全由国家公派变为今天大多为公民自费;从最初的“精英”留学到现在的“大众”留学。目前,上海自费留学人数逐年上升,主要集中在16-20岁和21-25岁这两个年龄段中,大多为大、中学生,他们占了自费出国人数的79%。(钱先峰) (来源:上海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智平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