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2月24日电 (王东明、申进科、李广君)担任指导员2年多来,济南军区空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汽车连指导员曹世奇把科学发展观融入连事、兵事,不断破解连队建设中的难题、难事,使连队跨入到先进行列,党支部被军区空军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个人被总政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荣立二等功。
(一)
担任指导员前,曹世奇干了5年的机务修理师。
在他看来,指导员与修理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机务,解决的是飞机的问题,用的是技术;指导员,解决的是思想和工作中的问题,靠的就是党的创新理论。
一些人感叹理论学习的枯燥、无趣,而对曹世奇来说,却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军校,学工科的曹世奇就对政治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分配到基地后,他开始自费订阅《政工研究文摘》等军政类期刊,购买政治理论及社科人文书籍;写文章、搞演讲、组织连队活动,他也是活跃分子。
2004年,曹世奇转行到机关担任新闻干事。
“作为政工干部,没干过指导员,也是一种遗憾!”2005年,曹世奇向组织提出申请,要在基层尽情释放自己的热情和能量。
来到汽车连后,他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变成了“生活习惯”。战士摸准了指导员的规律——午夜前在连部看书、读报,午夜后上楼查铺。
曹世奇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在他积攒下的10多个报刊资料剪贴本上,上千篇精华文章被红笔、黑笔勾得密密麻麻。
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疑点,他与在桂林空军学院学习时结识的高玉宏副教授等专家建立了“热线”,经常一请教就是小半天。
为了营造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良好氛围,曹世奇出台了许多“新政”:
借鉴党委中心组学习模式,组织支部“一班人”定期学习理论;
为每名探家的官兵布置“休假作业”——观察故乡、沿途新变化,说科学发展新成就,有些“作业”上讲台,有的“作业”上了墙;
发动战士收集科学发展观宣传漫画,区分主题,制成图板悬挂在走廊上,拉近了科学发展观与官兵的距离……
(二)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课是重要的阵地。一个好指导员一半要靠“说”。
士官程道阳的叔叔是当地有名的“程百万”。后来,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他借贷近千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富翁变成了“负翁”,程道阳有些想不通。
曹世奇一打听,汽车连有着与程道阳类似困惑和疑虑的官兵还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稳定。
为此,曹世奇准备了一堂《“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党课,围绕程道阳的“家事”,讲得大家竖直了耳朵,也拉直了官兵们心中的问号: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
1979年出生的曹世奇与年轻的士兵没有“代沟”:“我们不排斥理想、信念,我们要的是大众话语。”更何况心中有“粮”,他讲起课来自然引人入胜。
他用“以人为本不是以我为本”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用“争当又红又专的驾驶员”讲全面发展,用“要速度也要安全”讲协调发展,用“人休息、车加油才能出好长途车”讲可持续发展……
2年多来,曹世奇讲了80多堂党课,涉及创新理论、荣誉、人生等方方面面,战士爱听,军官服气。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小方向盘也连着科学发展的大方向,只有把科学发展观学好了,才能做好人、开好车、走好路!”
然而,课讲得再好,道理说得再明白,解决不了问题,终究还是“空对空”。一个好指导员的另一半,要靠“做”。
(三)
汽车连过去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期士官驾驶一线保障的牵引车和加油车,二期士官驾驶内场运输车和空勤保障车,三期士官驾驶长途运输车。
兵龄老就一定技术好吗?尽管“老规矩”有情理基础,但这种不科学的做法,挫伤了战士的进取精神,影响了连队的发展活力。
曹世奇提出:不能片面以“兵龄”定岗位。党支部统一思想后,打破了沿袭20年的传统,将5名技术好、作风过硬的一期士官分别安排驾驶空勤保障车和长途运输车。
将身边不科学的事赶走,党的创新理论才能深入兵心。
2006年底,连队进行评功评奖,三期士官赵罗军在民主评议中得票很高,表现也很突出。可有意见认为,战士的成绩再大也大不过干部,立功名额应按惯例向干部倾斜。
曹世奇拿着“民主评议结果”阐述己见:评功评奖应按功施奖,不应该有职务、身份之分,更不能把“民主评议”变成“走形式”。
连队党支部统一思想后,上报赵罗军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在曹世奇的建议下,党支部还取消了论资排辈当班长、新兵第一年不参加评功评奖等片面绝对的9条“连规”,全连8名班长有4名是一期士官,3名1年兵被评为优秀士兵。
(四)
2008年农历大年初三,战士贡利建的父亲去世了。哭成泪人的小贡知道,节日期间连队在战备,很可能回不了家。
曹世奇知道这事时,已是当天晚上10点多了,他找到几个支委统一思想:为国家尽忠与为父母尽孝并不矛盾,再说,安排小贡回家,在位人数仍符合战备值班规定要求,不影响飞行保障。就这样,他连夜为小贡请好了假,第二天凌晨就将小贡送上了火车。
在一人一事上体现以人为本,才会让官兵对创新理论更加亲近。
战士家里来人了,曹世奇肯定都要去坐一坐;战士生病了,他要带着水果去看一看;甚至战士学习笔记上有了错别字,他也都要动手改一改。
曹世奇更关心战士们的成长成才。他总说,战士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可能影响战士的一生。
战士年轻贪玩,他就要求班长周一到图书室签字借书,周末把班里每个人的读书心得和借阅书籍一并缴回;连队飞行保障任务一忙,阅览室里的报纸就没人翻阅,他每天把报纸上重要的文章用红笔画上标记,“复制”到各班,规定由班长带着学习。
(五)
2年来,汽车连悄然出现了一些变化——
“书香味”浓了。汽车连先后有16人参加军地组织的高等自学考试,有6人取得大专文凭,2人取得本科文凭,有5名战士相继考取了军校。
“主人翁”意识强了。在汽车连,战士成长进步不靠“运气”靠“风气”,在立功受奖、选取士官这些敏感问题上官兵都给连队打出“公正”的高分。
“文明事”多了。在连队院卫生间里有把拖把,战士们进出都顺手拖两把……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