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用书难 到二○一五年全省四万九千八百二十四个行政村将全部建成"新农村书屋" 本报讯(通讯员郭安治记者刘成群)2008年12月17日,笔者在藁城市廉州镇系井村看到:位于村委会办公楼内的“新农村书屋”窗明几净,藏书丰富。
村主任助理、图书管理员贾晶晶说,书屋解决了村民读书难、用书难的问题,很受欢迎。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晓明介绍说,从2008年到2015年,通过实施“新农村书屋”工程,全省49824个行政村将全部建起这样的书屋。
“新农村书屋”工程是我省贯彻落实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委等八部委的重大部署,结合河北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的一项惠及全省农民的重大工程,是我省构建公共出版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按要求,每个书屋按2万元的标准配备适合农民阅读的出版物,到2015年实现村村有书屋的目标。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省专门制定了2008-2015年工程建设规划和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书屋捐赠管理办法、出版物配发管理方案,并积极向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争取配套资金。2008年,我省已建成“新农村书屋”1万多个。正定县10个乡镇、174个行政村,已乡乡建有文化站,村村建有图书室,其中藏书在5000册以上的村级图书室有62个。
“新农村书屋”工程基础在“建”。我省采取的做法是:坚持政府主导,各方联动,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建设的现有资源,并通过多渠道结对帮扶、多形式捐赠援建、多途径倡议推动等措施,完善书屋建设投入机制,不搞重复建设,不增加农民负担;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选择经济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市县推进,培养典型、积累经验,然后再成片推进,以少走弯路、提高成效;出版物配送采取“配餐”与“点餐”相结合的方式,由各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上报需求计划,然后由省新闻出版局结合总署推荐书目,通过招标方式统一组织货源,由市、县具体负责配送到村,确保配送的出版物,农民真正看得懂,用得上。
“新农村书屋”工程重点在“管”。一次性投入容易,但要使书屋长期良性运转,真正发挥作用是一件难事。我省的应对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根据农时特点灵活掌握开放时间;引入市场机制,逐步探索公益性建设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农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选择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农村离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党员担任图书管理员。
"新农村书屋"工程关键在"用"。建设"新农村书屋",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如何使书屋在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在藁城市岗上镇岗上村的"新农村书屋"内,正在借书的村民任金辉说,很多理论性强的书看不懂,想看些通俗易懂的书。针对农民的这种要求,省新闻出版局依托省内各出版社,启动实施了"金土地"工程,即:对三农类图书书号予以优惠倾斜,充分调动出版单位的积极性,组织编辑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策划出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通俗读物。同时,通过开展"新知识、新农民、新农村"读书活动,举办科技讲座和种植、养殖能手现身说法等形式,积极引导农民多读书、读好书,使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精神乐园"和致富"加油站"。
农民渴望读书,农村需要书籍。2008年11月,省新闻出版局组织人员深入石家庄、衡水、邢台等地农村就"新农村书屋"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问卷调查显示,100%的农民对建"新农村书屋"表示欢迎。农民普遍反映,"新农村书屋"能够让他们学到知识,找到乐趣,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