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庆一月三日电(杜远宋伟)百余位中国“草根”创意人在元旦假期齐聚重庆,参加在此间举行的iMART新年创意市集。这些把创意看得比面包重要的“生意人”不求赚钱,却立志要扭转时下盛行的“山寨”风气。
在创意市集上“练摊”的阿舜和老公在厦门经营着一个手工作坊,融合各种新奇元素、充满奇思妙想的各类布偶是他们的主要产品。
据介绍,所有布偶全是原创设计、手工缝制,他们俩一天顶多能做两三个。
阿舜告诉记者,他们带着自己的产品走过中国十几个城市。由于产品价格较高,销售状况不是很好,远不如那些批量生产仿制“山寨”布偶的商家赚钱。但她始终坚持原创,也希望自己的坚持能扭转时下创意产业中盛行的“山寨”风气。
与阿舜类似的还有来自上海的小姜,主营各类手工皮面笔记本的他带来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自己开手工作坊前,他在一家设计公司上班,也曾替客户设计过一些“山寨”产品。不愿“才华被埋没”,他于半年前毅然辞职,成为“草根”创意人一族。
鄙视“山寨”风气、拒绝批量化和抄袭,阿舜和小姜这样的“草根”创意人不得不为自己的坚持付出不小代价。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他们单件叫价百余元人民币的“简单”玩意儿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在更多的地方,听到的却只有顾客“怎么要卖这么贵啊”的诘问。
关注中国创意产业人士的一个共识是,中国的创意产业如果想发展,需要两台“发动机”:一台是需要让普通的公众养成消费艺术品,消费“创意”的习惯;另一方面是有人能真正给予创意产业资金上的支持。只有装上了这两台“发动机”,中国的创意产业才不会继续被“山寨”风气侵蚀。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