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8年11月15日,全街道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是1.0537亿元,提前一个半月冲过亿元大关啦!不但大大超出了年初的计划,而且最低还能保持全省乡镇百强前三名的位置。”1月2日,北陵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占信面带喜色地对记者说。
突进,源于早萌“危机意识”危,在高而惧也;机,事物变化之所由。这句话,对于马占信来说,刻骨铭心。
2007年初,北陵街道党工委一班人“突生”了危机感。头年底,在全省百强乡镇评比中,北陵街道进入前十名。危机何来?
在高而惧!惧,来自于一张地区财政收入增长表:进入21世纪,北陵街道经济发展速度趋缓。虽然有基数过大的客观原因,但同时也说明,北陵街道正处在一个发展“平台期”。
“机遇也同时存在于危机中!”马占信如是说。
于是,一次产业格局的大调整拉开帷幕。
“有进有退”“内外结合”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工作的“魂”。
北陵街道在产业升级、经济爬坡的关键时期,首先要找到阻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近郊区地缘、发展标兵、经济总量大……这些优势,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劣势”: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空间狭窄、“中富”即安意识等等。
以推进城市化为主线,外延拓展发展空间,实施“退二进三”战略,“三产立街,工业强街,一产稳街,和谐发展”,建设“一区、两群、两翼”产业布局……这一系列的发展规划与战略调整相继出台。
“一区”:生态文明的北陵新城区,二环以北,三环以内的10平方公里区域,这一地区内原有的中小企业全部“出局”,腾出空间,引来美国加州、上海铭源、格林豪森、万科、绿地、保利、恒大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房地产企业,重点搞商住开发,现在开发总面积已达143万平方米,这里要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市化。“两群”:绕陵地区市场群和环北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这是城市化的产业支柱;“两翼”:外延农业和外延工业。
到2008年10月末,北陵街道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2.3亿元,同比增长45%;招商引资实现27.7亿元,同比增长58%;人均收入实现15190元,同比增长15%。在诸多经济硬指标中,财政收入最有说服力:2006年北陵街道一般性预算收入为6440万元,2007年激增至8850万元;今年则预计实现1.2亿元,两年之内翻了一番。
城市化的提前“突围”“实现城市化,特别是"人的城市化",才能真正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这是于洪区委主要领导在一本经济理论专著中的鲜明观点。
(下转4版)
(上接1版,)
北陵街道下坎子村村民刘兆忠为这一观点做了一个准确的“注解”:“这不,快到年底了,我拢了拢账。到现在我家大数收入4.4万元,三口人一平摊,人均14600多元。年头不错!”
记者在求证这些数字真实性的过程中发现,刘兆忠家总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占30%多,工资性收入占50%多,农业收入已经退缩到微不足道的地位。城市化的程度,不在于收入绝对值的多寡。沈阳市靠效益农业人均收入超万的范例很多。收入比例则是改变收入性质的关键。
在北陵地区,城市化优势凸显。
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北陵街道原有的8个行政村全部撤村,全街道内已经没有建制村,其中4个村建了社区,其他村实行了农村股份合作制。北陵人在未来的五年规划里,更把提前实现真正意义的城市化作为第一目标。
有信心,一切皆有可能。
本报通讯员都曌本报记者杜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