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调查荣智健
中信泰富1月2日发布公告确认共有17位董事正在接受调查
本报讯(记者 王楠)2009年1月2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香港证监会确认对公司展开正式调查,当中涉及17名董事。
记者今天上午在中信泰富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了这份公告,公告显示,该公司董事荣智健、范鸿龄等17人正被证监会就该公司事务进行调查。
公告同时提到,香港证监会是于2008年10月22日公布,确认对中信泰富的事务展开正式调查。记者注意到,这份公告的署名是公司秘书陈翠嫦。
据媒体报道,被认为是事件中的三位关键人物,包括荣智健爱女、前财务主管荣明方、因事件遭解雇的前财务董事张立宪及前财务总监周志贤,均不在调查名单内。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被爆出投资"累计期权"一类衍生品不慎而导致巨额亏损的事件。该公司曾公告称,其因内部风险管控不严而造成巨亏事件,当时预计可能亏损147亿港元,数名高管为此引咎离职。
记者上午从香港证监会了解到,香港证监会已对中信泰富推迟6周披露,逾百亿港元损失是否涉及内幕交易及信息披露不当方面的调查。
实际上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在2008年12月中旬就已暂停所有公职,其中包括纪律人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主席一职。
中信泰富身陷“澳元门”
以实业为本的中信泰富在2008年开始大手笔涉足金融衍生品。
短短几个月,就与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银行香港分行等在内的13家国际大银行,一共签下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这些合约正是导致这次中信泰富巨亏的“地雷”。
以中信泰富的澳元合约为例,行权价格是0.87美元。行权价格也叫做执行价或者行使价,是权证发行人在发行权证时约定好的价格,权证持有人在选择行使权利时以这个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股票。
协议规定,当澳元汇率高于0.87美元时,中信泰富以低于市场价的0.87美元买入1个单位外汇而获利,但当汇率下降到0.87美元以下时,中信泰富则必须每天以0.87美元的高价买入2个单位外汇。可以看出,这种合约的风险和收益是完全不对等的。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在9月的集中爆发,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全球,澳元也一路狂泻,让做定多头的中信泰富总损失高达147亿港元。
消息曝光后,中信泰富股价一度暴跌七成,市值损失也超过200亿港元。
荣智健简介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1959年,考入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1978年,只身南下香港创业。
1986年,加盟中信香港公司。
多次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首富。
●语录●
“假如我不是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儿子,我也许很难有机会成为‘香港中信’的主人。但是,假如我仅仅只是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儿子,而没有经商办企业的才干,我也不会得到国家和人民的信任,登上这个举足轻重的显赫之位。” ——荣智健
相关资料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另外,通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
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及优质商用物业。
1997年,公司的总部大楼“中信大厦”落成,为香港海滨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