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最近,美国政界、经济学界的个别知名人士提出一种怪论: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高储蓄为全球信贷泡沫埋下种子,而泡沫的破裂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这种怪论认为,由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储蓄和投资取向,全球经济才出现失衡。
此外,在近年来低通胀、贸易与资本流动迅速增长的形势下,新兴经济体的高储蓄压低了投资收益,促使发达国家投资者转向风险更高的投资渠道。
首先,这种“逻辑”存在着内在的缺失。新兴经济体储蓄高,并不必然意味着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投资者在偿还能力薄弱的条件下,可以毫无顾忌地借他人钱、借未来钱进行消费或投资。换句话说,邻居有钱,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在超市购物、在高风险领域投资。更为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储蓄高,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政府可以放松金融监管,坐视金融机构为了牟利设计新的金融衍生品,放任本国的消费者、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有问题的信贷交易,“吹大”泡沫。
就中国而言,居民高储蓄源自中国百姓的消费文化和传统。世界性和地区性金融危机多次爆发的历史证明,中国的储蓄与这些危机并无因果关系。而外国消费者、投资者是否去冒高风险,也不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储蓄所能左右的。
其实,这场金融危机的产生,不仅在于高消费、高负债的增长模式,也在于金融监管缺失,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寅吃卯粮,是美国消费文化的一个侧面。此次金融危机,无疑暴露出美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系统监管上的很大缺陷。因此,美国政界、经济学界不应到国外找原因。有外国分析人士对此评论说,美国出现的“高储蓄助长信贷危机”论点,是在为美国金融管理不善、监督规范缺失找借口。
作为全球最庞大和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的当务之急不是寻求推脱责任,而是应主动加快国内调整,适当提升储蓄水平,减少贸易和财政赤字,同时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处理好风险和收益、监管和创新的关系,为促进经济平衡增长,增强全球经济活力作出贡献。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年来对全球经济失衡已发出警告,西方七国也经常对此表示“关切”,但却鲜有后续行动。发达国家既已意识到“失衡”,就要审视自身的问题,作出切实的努力。
当前,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遏制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而主要发达经济体更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定自身和国际金融市场,维护投资者利益。一味在自身之外找所谓“原因”,显然是于事无补的。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