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同时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生力军。
近年来,科技发展进入跃升期,我省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我省从2006年开始全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2008年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重点强化了企业技术开发费认定工作,以此为抓手,加强了十个省级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营造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共同推动我省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的深入开展,2007—2008年度企业技术开发费的认定、核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企业技术开发费认定增幅较大。除去特殊行业和保密企业外,共进行了205家企业,1555个项目的认定,涉及金额达26.75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0.92亿元,企业实际减免金额近4.8亿元。本年度创新型企业技术开发费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4.8%。
2008年,我省东电、攀钢、长虹、地奥等四家企业经过国家级评审,顺利进入了国家创新型企业序列,四家企业技术开发费同比增长了32%;二重集团、龙蟒集团等六家企业顺利进入了国家创新试点企业序列。以二重集团为例:2007年企业技术开发费达到4.8亿元,同比增长130%。2007年营业收入较2006年增长82.27%,利润增长50.57%。技术开发费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保证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调动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全省51家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抽样调查,2007年创新总投入为55.5亿元。其中企业自筹51.5亿元,占总投入90%;银行贷款3.17亿元,占总投入5.5%;政府拨款2.52亿元,仅占总投入4.5%,平均每家企业创新投入1.08亿元,为创新型企业建设提供了较好的资金保障。与2006年相比,创新投入增加9.16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增加0.18亿元,增幅达19.77%,企业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到近3%。创新型企业建设,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工程、核技术和新能源等六大领域为优势的产业体系。
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高新技术产品迅速“创品牌、上规模、扩市场、成气候”,根据《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及园区发展实施方案》的精神,省政府确定了钒钛新材料及制品、多晶硅、大尺寸高清晰PDP显示屏电视机、核电重大装备等9个重大战略产品、80个重点产品和124个培育产品,逐一落实了实施主体企业和产学研合作单位。
2007年初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的9个战略产品,80个重点产品当时大多处于研发和建设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大多数产品进入初步投产或部分投产阶段。2008年以来总体进展较快,其中处于研发和建设阶段的10个,占89个产品的11.2%;处于项目建设或部分投产阶段的33个,占37.1%;处于已初步投产阶段的46个,占51.7%。民用航空整机产品,2008年组装20架,年产值达到16亿元人民币。钒钛新材料及制品,攀枝花钒钛产业总产值可超过400亿元,核电重大装备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研发、生产、原料体系,已占据国内三分之二左右的市场份额。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系列产品已经投产。多晶硅材料及制品,2008年全省已形成多晶硅产能4500吨,产出多晶硅1500吨。
2007年、2008年省政府连续两年通过企业申报、地区推荐、部门初选、专家评审、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及园区联席会议审定、媒体公示程序,从300多个申报产品中共认定了60个高新技术创新产品。
从高新技术创新产品产业领域分布上看,电子信息领域7个,航空航天领域6个,先进制造领域11个,新材料领域15个,生物工程领域16个,核技术和新能源领域5个。
60个创新产品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示范。2007年认定的30个创新产品和2008年认定的30个创新产品,2008年可完成产值355亿元,比上年净增200亿元,增长129%。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5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7%。
2008年,尽管受到雪灾、“5·12”地震和世界金融危机等巨大影响,但在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指引下,按照省委提出的“技术就是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的要求,通过政府、企业的努力,60个认定的高新技术创新产品初露锋芒,示范和引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在攻坚克难中稳步推进,一批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重点产品、培育产品正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迅速创品牌、上规模、扩市场、成气候,将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