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兰
老师啊!老师,就是您当年的一句话,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才使我有了今天!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还要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半个多世纪以前,我踏入了中营小学——这个神圣的殿堂,从那天开始,我的生命充满色彩。古朴的校园,碧绿的长廊,庭院式的教室和宽阔的大操场,还有那些爱生如子的老师们,组成了我记忆深处最绚烂的画卷。在众多教过我的老师中,印象最深的是教我时间最长的张淑英老师。
张老师既是我们的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她把我们分成两个写作小组,放学之后领到自己家里,逐个地进行辅导。要求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写一篇周记,而且每篇都要非常仔细地修改点评。发现好的文章就亲自刻成蜡版,再自己花钱买纸买油墨印出来,发给大家作为范文学习。为给我们批改作文她常常熬夜。
作为当年的语文课代表,我受益颇多。每次考完试张老师都让我和她一起回家,到家之后她顾不上吃饭就先给我判卷子。判完之后还让我和她一起吃午饭,下午再一起上学校。
知识改变命运,而改写我命运轨迹的还有敬爱的老师。我两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又没有工作,全家生活全靠长我12岁的姐姐挣得微薄工资勉强维持,因此母亲想让我小学毕业后就直接工作挣钱养家。得知我的情况后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关键时刻就这么几步,你可得把握好啊!记着,穷人的孩子只有靠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张老师的一席话在我的心里添了一把火,点亮了我的生命。我放弃了提前就业的念头,更加努力的学习,张老师也时常给我开小灶个别辅导。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开中学。那一年,我们班的50多个同学中有26人考上了南开中学,创下了当时天津市小学升初中考入重点中学的第一名。
张老师还把我的情况及时反映给了南开中学,帮我申请了助学金,并一再嘱咐我:“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后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的。”我望着张老师那慈祥的目光,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张老师经常用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激励我:“在艰苦的日子里要坚强,在幸福的日子里要谨慎。”她说:“在生活上、学习上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屈服。记住:失败永远是成功之母。”几十年来,我一直记着张老师的教导,从来不向困难低头。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供应非常紧张,大多数人吃不饱穿不暖。我经常跟着母亲去市郊挖野菜、拾菜帮,到工厂的炉渣堆上拣煤核儿。穿的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我曾穿过的一条内裤上破过20多个洞,先后补了8个补丁。这条内裤至今我还保存着,以此提醒自己和教育后代。每天的早点,母亲只给2分钱买一碗豆浆,用它泡玉米饽饽吃。这2分钱有时也不肯花,等攒够了3角钱就可以到废品店里买半公斤印废的格纸,回家之后自己再裁成一样大小,装订成练习本。
在南开中学的6年是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上初三时,我的班主任是贾骊老师。她的身材不高,但眼睛很大,睫毛较长,眉宇间带着一股勃勃英气,说出话来铿锵有力。她热情、坦诚,以一颗赤子之心对待学生。临近初中毕业时,又赶上母亲患重病,家里生活更加困难了,母亲希望我早点就业以减轻姐姐的负担。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贾老师再一次地帮我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她不让我马上就业,而是让我继续报考南开中学的高中。她对我说:“生活困难是暂时的,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第一志愿一定要报考南开中学。”
那个年代(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由于国家经济建设落后,多数人生活困难,普通百姓的子弟想上大学的非常少。为了培养人才,选拔人才,老师们常鼓励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上高中,考大学。我很幸运,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有恩师的英明指点,我再一次放弃了就业的念头,回到了求学的路上。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顺利地考上了南开中学的高中。
读高中时王淑玲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她和蔼可亲,脸庞白净秀气,面颊红润。她美好的心灵,就像那闪光的宝石,晶莹剔透。她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常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学生培养好,我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学生的成功与辉煌,你们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卓越成绩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上高中时,我家正值最困难的时候。姐姐已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姐夫身患重病不能工作,母亲多病缠身,全家7口人仅靠姐姐那几十元工资维持生活。当时街道居委会为了照顾困难户,找些手工活儿让老百姓拿到家里做,如糊火柴盒、拆棉纱(就是把针织布碎块拆成擦机器用的棉纱)、纺线……我母亲就白天黑夜地纺线,我和姐姐家的几个小孩主要干的就是拆棉纱,每拆一斤棉纱可以挣4角钱。每天每人分一堆碎布块,我们放学回家就抓紧时间拆棉纱,拆完了棉纱之后再写作业。那时候,我、母亲、姐姐、连同她的3个小孩,6口人挤在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内。这间小屋又潮又湿四面透风,一到冬天墙上就结满了冰。由于屋子小人多住不开,我们只好又在床上面用木板搭了一个小阁楼。房子本来就不高,小阁楼的空间就可想而知了。我每天晚上把小炕桌放在小阁楼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直到深夜,困了就睡在上面。人生的苦难真是培养人才干、锻炼人意志的砺石,是催人奋进的催化剂。
王淑玲老师得知我的情况后,就马上为我申请了助学金。她看到我的学习环境太差,又主动帮我申请了免费宿舍。我住校以后,王老师看到我的被子太薄,又给我申请了毛毯。那年冬天12月份我还没有穿棉衣,王老师非常心疼,就及时地为我申请了棉衣补助。这是多好的老师啊!是王老师慈母般的爱,激发了我的学习积极性,决心学好知识,报效祖国。
记得在我住校期间,一天夜里突然刮起大风。我半夜上厕所时看到对面二楼的教室还有一扇窗户没关,被大风刮得来回摇摆。眼看窗户就要被风刮下来了,我的心里非常着急,就顺着下水道的铁管子爬上二楼关上了窗户。王老师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心疼地对我说:“你爱护国家财产的精神是可嘉的,但行为有些过于莽撞了。如果不小心摔下来怎么办?你想过后果没有?”听到老师这亲切的话语,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心想:老师啊!老师,您对学生的关心胜过对自己子女的关心。您就像一个护花的使者和辛勤的园丁,每天都在勤劳地耕耘。正是有了您的浇灌,一棵棵幼苗才长成了参天的大树。
在王老师爱生如子的精神感召下,我们班的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同学们相互团结,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班委田美华同学看到我的眼睛近视却没钱配眼镜,她就把自己用过的一副眼镜送给了我。王娟玲同学看到我吃不起食堂的菜,就主动多带一点儿菜让我吃。蒋宏同学虽然比我小,但心非常细。“文革”中,我没有去领助学金,她就主动帮我领了助学金并送到我家。每当我遇到困难,她都热情地帮助我。班上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正是因为南开中学有这样好的老师,才教育出这样好的学生。我衷心地感谢母校对我的教育,感谢老师对我的关怀,感谢高一·1班的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正是南开中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才使我度过了少年时期最艰难的时刻,使我没有因为生活贫困而放弃学业,也没有因为生活艰难而放弃理想。
“文革”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全部停课,我想上大学的愿望也被打碎了。1969年7月20日我带着遗憾去了内蒙古大草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经历了人生最艰苦的磨难。1973年8月8日,我收到了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也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我经历了上山下乡这种特殊的磨难之后,又回到了梦寐以求的课堂上学习,我格外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1976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现在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卫生检验工作。多年来我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思想上要求进步,工作上勤奋努力。多年来我结合工作的需要,在国内外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和论著40多篇。我参与的科研课题曾多次获得国家科委、卫生部的奖项,我本人也晋升为主任技师。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源于当年老师们为我打下的坚实的知识基础。
我现在也是60岁的人了,每当回忆起昔日的往事,我为遇上这么多的好老师而感到庆幸!我的启蒙老师张淑英现年98岁了,身体依然很健康,思维敏捷。我每逢年节都要带上水果和营养品去看望她老人家,和她提起当年的往事,她仍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张老师的一生也很坎坷,33岁时丈夫因病去世,53岁时她唯一的女儿也英年早逝。张老师把她全部的爱都给了她的学生们。
2003年天津老城厢拆迁改造,当时我母亲正值病危,母亲去世之后才知道张老师已经搬迁了。因为张老师还未买房,所以没有固定的住处,一时失去了联系。2004年9月《每日新报》新帮办栏目开展教师节特别策划“我的班主任,改变一个孩子整个人生轨迹”活动,我儿时经历的事正好符合这个策划的内容,于是就把我和张老师之间的故事写出来,投到了“新帮办”,并请求帮助寻找我的恩师张淑英老人。记者任桐报道了我们的故事,不久南开区教育局就做出了回应,将张老师的详细地址告诉了“新帮办”。任桐又带我见到了恩师,给我们拍了照片并作了专题报道。
我们师生重逢,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禁不住泪流满面…… 半个多世纪后,作者终于再次见到了她的恩师张淑英老师 作者当年的留影
作者和初中班主任贾骊老师及部分同学留影 作者和高中班主任王淑玲老师及部分同学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