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我们大部分党员干部是好的吗?”吴伟平在电话里连续三遍反问记者,作为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他连日来接受了记者的密集采访,而记者的问题几乎都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上:为什么55个副县级官员没有一个人申报“礼金”?
阿勒泰,位于新疆最北部的一个地区,本默默无闻,却因一个新规闻名全国:在全国率先施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但更多人认为,吃了螃蟹的阿勒泰必然会因为这一步的跨出,成为新中国廉政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快报记者 吴杰 言科
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
艰难迈出的第一步
了不起的制度创新
阿勒泰位于新疆的最北部,行政隶属于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地名。相比较而言,位于该地区的名胜——喀纳斯湖显得更为有名。
阿勒泰的面积比整个江苏省还要大,人口却只有60余万,不及江苏的一个县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4.8人。人多地广,深处内陆,而在阿勒泰的一些地区,一年中有五个月是冬天。
但就是名不见经传的阿勒泰,却走出了中国廉政建设的一大步。
当地有关部门在去年上半年发布消息称,从今年1月1日起,新疆阿勒泰地区将率先在全国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把过去通行的官员“收入申报”扩大为“财产申报”,并承诺在阿勒泰廉政网和当地主流媒体上公示官员的申报结果。
舆论对这一新闻予以了极大关注。因为以往官员的收入申报被很多人认为是形同虚设。一是不公开,申报内容只被掌握在体制之内;二是仅作收入申报似乎并无太大意义,被要求申报的收入都是合法的收入:工资、奖金、补贴福利、讲学、写作等。都是所谓的“白色收入”,而最为公众诟病的“灰色收入”并不入此列。
而阿勒泰地区要求的财产申报规定要详细得多,范围也广了许多:其中既有上述的三项收入,也包括了如官员及其父母、配偶和子女接受关系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现金、有价证券、礼品等。
上述四项申报内容,属“公开申报”内容,意即将向社会公开申报结果,这正是被外界认为具有“破冰”意义的举措。
除了这份公开申报的表格,阿勒泰地区的副县级(处级)干部还需要填写一份名为《秘密申报表》的表格,其中的项目足以让贪官们心惊胆战:官员及直系亲属接受与本人职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食、宿、行、乐方面的馈赠、款待和各种由对方给予的补偿、好处;单笔额度在10万元以上的动产、不动产购置及资金来源;股票等交易收入及资金来源,等等。
正如表格名称显示的,这份表格不对社会公开,由纪检部门内部掌握。这也招致了规定实施前后的一系列非议,公众的期望值显然很高——希望能把秘密部分也能拿出来“晒”一下。
纵然如此,外界还是更多地看到了阿勒泰此举的积极意义,将之称为一项了不起的“制度创新”。
因为除去公开与否、公开范围多大的争议外,阿勒泰纪检部门力图在制度上编织出一个全方位反腐的网络:离任财产申报要一直延续三年,以减少任内腐败、退休拿钱的可能;同时将申报范围扩大至非领导党员干部,如法院和检察院具有审判、侦查案件资格的普通法官和检察官等。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完善的防腐方案,公众和舆论都寄以厚望,孰料,甫一实施,非议声又起。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