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近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中指出:我国公共标识规范化工作目前难以令人满意。
道路交通标识最应改善 在此次调查中,认为公共设施标识非常规范和比较规范的被访者占总体比例不足5成(47.7%),且乡镇地区的标识规范化问题更为严重。
认为公共标识符合规范的受访者比例从城市到乡镇逐级递减,城市是62.3%,城镇为47.2%,到农村只有41.1%。即使在公共标识规范性较好的城市地区,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级城市的情况相对较好,而只有35.9%的武汉公众对本市公共标识规范化工作表示认可。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最应该改善的是道路交通标识,其次是公共厕所和大型社区的标识。
厕所译成“WC”有点儿土 识别和指示方向是公共标识最基本的功能,因此,标识的规范应以“认”为先,但事实却是不少地方的标识存在着“标而不识”的问题:一是标识的指示功能不到位,如有些道路的指示材料存在反光的问题,在道路转弯处缺乏预先提示,缺乏对主要标志建筑和区域的指示等。二是公共标识的中英文对译混乱,比如同样是“路”,存在“lu”和“road”的拼音与英文混用的多种译法,而对于“厕所”这个词,在中国似乎很喜欢译成“WC”,殊不知“WC”在英美国家是一种较粗俗的说法,早已不再使用,规范译法应该是“toilet”。
多头管理造成城市标识系统混乱 公共设施标识规范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管理工作则呈分散状态。旅游标识归旅游部门管理,街道路牌归城管负责,交通设施则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这种管理职责的分散使得公共标识规范工作被强行拆分,造成城市大系统的标识混乱。韩浩凌子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