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七批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最后的护城河桥——小东门桥上榜
新快报讯 (记者 廖颖谊)昨日,广州市政府公布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03处文物中,共有8处古遗址,26处古墓葬,32处古建筑,3处石刻,3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其他类的建筑,另外还有7处与现有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
“长善名留远,恩来雨泽耕。”在周总理曾视察过的远耕公祠门口,贴了这样的一副对联,上联、下联最末字组合起来就是“远耕”,下联又含周总理名字。1972年4月,周总理在岑村逗留的三四个小时,在给每个村民留下了一辈子的印象之余,更给广州岑村留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这一次,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之中。
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是历史上最早建立广州城的位置之所在。2002年7月初,北京路步行街在整饰工程路面开挖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砂岩石条与古城墙砖。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挖掘,掘出了自南汉以来共五朝11层的路面和宋代拱北楼基址。
同时被列入受保护名单的,还有另一座坐落在越秀南路三角市上的小东门桥,只要在东华西路沿着东濠涌向南走几百米便可看到。据记载,这座建于宋代的小桥,当时称为东高桥,明代改称永安桥,1935年改为混凝土桥,更名小东门桥,是广州最后的护城河桥。
对于列入该名单的文物单位,有关部门将依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针对各文物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对其进行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