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15日在英国《卫报》发表评论文章,质疑“反恐战争”概念,称此概念遭“误导和误解”。
言论发表于印度孟买遭遇恐怖袭击7周后、以色列持续打击加沙时、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卸任5天前,时机选择颇耐人寻味,也因此引起世界多家主流媒体关注。
挑战概念 米利班德文章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提出“反恐战争”概念。这一概念起初收到团结民众的积极效果,最终却被“误导和误解”。
他分析,“反恐战争”理念予人存在一体化跨国敌对集团的印象。这个集团由乌萨马本拉丹及其领导的恐怖组织“基地”为代表。
实际情况是,各恐怖组织在动机和特性方面不尽相同,并不存在想象中的联合体。尽管不同恐怖组织均采用恐怖手段以求达成目的,但它们目的并非一致,合作也体现“机会主义”特性。
米利班德认为,越是把恐怖组织划为统一阵营,越是在温和宗教团体与极端主义组织之间、正义与邪恶之间划定简单界线,就越是陷入企图整合恐怖势力人物的圈套。
米利班德还说,提出“反恐战争”概念,旨在团结民众反对共同敌人,但团结不应建立在共同敌人基础上,而应以共同价值观和理念为基础。
他说,恐怖分子成功挑起恐惧、分裂和仇恨,迫使各国使用暴力和压迫手段回应恐怖。倘如此继续,胜利将归于恐怖分子,对恐怖分子的最佳回应乃“拒绝被威胁”。
联系实际 米利班德文章还联系实际说明,应对恐怖威胁最佳手段为依靠国际合作。
文章说,以“战争”为修辞,意味回应恐怖须以军事手段为主;宣扬“反恐战争”即为宣扬使用武力。
米利班德以孟买恐怖袭击为例说明,摧毁恐怖组织、审判恐怖分子固然重要,但印度、巴基斯坦两国谈判解决克什米尔领土争端,才是消除地区恐怖阴影的根本。
一些分析师指出,涉嫌策划、实施孟买袭击的巴基斯坦“虔诚军”武装组织以克什米尔独立为宗旨,袭击孟买源自对印度阻碍克什米尔独立的认知。一旦印巴就克什米尔问题消除分歧,“虔诚军”即失去存在的价值基础。
针对伊拉克问题,米利班德援引前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戴维彼得雷乌斯将军和其他美伊军队官员的话说:“军队无法依靠杀戮制止暴动和纷争。”
他还说,以色列进攻加沙所引发争议也与“反恐战争”概念有关。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战争”可为杀戮乃至种族灭绝提供借口。
“我们必须捍卫法律原则以回应恐怖主义,”米利班德说。
他认为,古巴关塔那摩美军基地提供教训说明,无论在国内或海外,人权和公民自由权都必须得到尊重。他支持美国当选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停止在关塔那摩关押恐怖嫌疑人的承诺。
媒体热议 米利班德质疑“反恐战争”概念的言论引起多家世界主流媒体关注。《卫报》为米利班德文章刊登配合稿件,美联社和法新社也摘要报道文章。
《卫报》配发稿件特别指出,米利班德发表质疑言论距布什离任仅差5天。布什正是“反恐战争”概念发明者。
《卫报》援引正在印度访问的米利班德的话报道,英国政府2006年起就开始悄然停止使用“反恐战争”一词。
按这家报纸说法,前首相托尼布莱尔2007年去职后,越来越多英国官员公开表达对布什政府的厌倦,现阶段更迫不及待盼望奥巴马接过权柄。
米利班德14日在印度北部访问时说,奥巴马选定的国务卿人选希拉里克林顿提出“灵巧实力”概念,与他不谋而合。
“(美国)新政府一系列价值观极大程度切合我所言价值观和首要问题,”米利班德说。
希拉里13日以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就她出任国务卿举行的确认听证会为场合释放信息,即奥巴马政府将不会寻求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卫报》分析,奥氏政府将避免使用“反恐战争”说法,使用较多体现“多边主义”精神、较少体现军事至上风格的策略应对全球范围恐怖威胁。
美联社说,为数众多的英国官员已认定“反恐战争”概念模糊且过于简单化。
法新社评论,米利班德文章首次“全面舍弃”布什政府的标志性任务。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