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借100元,现在还1万够吗
本报驻金华记者 吴中平
早报讯一笔100元的借款欠了整整70年,债主已不在人世,债主的后人或许也早已淡忘,但欠债人却对此“耿耿于怀”了70年。
如今,77岁的金华老人蒋春泉想在有生之年还上这笔债务,不知如今的1万元,值不值70年前的100元。
7岁时家中借钱葬母 近日,家住金华市解放西路花锦巷的蒋春泉老人说起70年前的往事,情绪马上激动起来,身患偏瘫的他哆哆嗦嗦地流下了眼泪。
他说,1939年,在他7岁的时候,由于国内抗战的特殊环境,年轻的母亲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那时候,他家里没有经济能力置办母亲的丧事,于是用房产作抵押,向当时的一户邻居家借了100元钱,才把母亲的后事处理妥当了。之后,蒋春泉一家人过着苦难的生活,根本没有能力来偿还这笔债务。
这之后,蒋春泉渐渐长大,他一直记得,家里还欠了别人一笔债。
这笔债务的借条,其实已经在动荡岁月里被销毁了,但这笔债在蒋春泉心里仍然存在。
他告诉自己,等条件好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要还上这笔欠债。虽然当初借钱给他家的户主早已谢世,但那户人家的子女他都还认得,偶然在街上碰到也还打个招呼。尽管蒋春泉从未在债主的子女面前提及偿还那笔借款,其实他已经在暗中开始攒钱还债。
还1万元不知够不够 据了解,蒋春泉老人平常生活很节俭,“每天的早餐我就喝一碗豆浆,吃一块烧饼。”老人说,他自己也说不准,到底应该还多少钱,才能抵上当时100元钱的价值,现在他手里已经存下了1万元。
前几天,蒋春泉老人特意找到自己老家所在的塔下寺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建红,征询她的意见:“还1万元差不多没有?”王建红了解了大致情况后大为感动,她说,其实蒋大爷自己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不仅年纪大了,还患了偏瘫,去年老伴也走了,自己的生活还要保姆照顾,但是他的那种境界真的有点让人震撼。
在蒋春泉简单而又整洁的两居室内,老人翻出了一张保存得很好的存单,存单上有人民币1万元,今年四月份将到期。“这笔钱一到期,我就取出来,还上这笔债。”蒋春泉语气坚定地说。
在蒋春泉搬出的一沓整齐的资料中,记者还看到很多票据,内容都是“捐款”。其中,十多年前修建金华双龙大桥等市政项目,他的捐款都在千元以上;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他在社区里第一时间送上了2000元的赈灾款。他说,自己应该节约,多奉献给社会。
相关阅读:
一笔22年的存款,利息终于算清了
见习记者 陈翔
早报讯 973.19元钱存22年,利息有多少?最初的答案是200元左右。宁波的张先生不接受,认为明显少了。昨天,银行工作人员根据22年来的不同时期,分段计算。清单足足算了两页纸,终于得出了确切答案:420.33元。
虽然这个结果还是低于张先生的期望值,但他表示心服口服。
张先生是新昌人,后来到宁波打工。前几天,他在家从箱底翻出一本存折。打开一看,是1986年在西郊信用社开的户,里面还存有973.19元。而这笔存款,已经被张先生整整遗忘了22年。
“存了这么多年,该有不少利息吧?”张先生这样想着,带上存折,来到西郊信用社,可银行的电脑系统里根本已经查不到这个存折账号了。
西郊信用社主任助理傅先生表示,张先生的老存折属于活期企业存款,最后一次使用时间是1987年10月24日,卡里还剩973.19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张先生一年以上未发生银行活动,视同自愿销户。剩余存款保留,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
因为事隔20多年,按分段计息还是按挂牌利息来算?如果是分段利息的话,那22年间早就不知变过多少回了。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采用什么依据为他计算利息,傅先生表示可先支付张先生200元,等具体利息算出后,余款给他。
“200元也太少了吧。”张先生想不通。
最后,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员给出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归纳出这笔利息应该分1987年、1993年、2005年三个时段来结算。
西郊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接下来的日子里,都在算利息,从1987年一直算到2009年,数字密密麻麻填满了两张利息结算表格,总算得出了张先生的应得利息:420.33元。
傅先生说,信用社会尽快通知张先生前来确认领取他的420.33元利息。
昨天,张先生得知了这一消息,对此表示接受。他说,这已经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银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很感动。 今日早报
(责任编辑:陈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