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反哺农村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地区惠农措施已经实现了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吴理财教授认为,村干部虽为最基层的干部,但因为他们和群众接触最多最直接,群众在潜意识里把他们看作一级政府干部,因而他们犯罪所造成的影响很坏,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阻碍。
在他看来,要预防“村官”腐败案件的频繁发生,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法律意识的同时,应彻底改变一些地方村务长期不公开、村级财务混乱的现状。
首先要把好选举关,坚决防止和打击贿选、操纵选举的现象发生,避免“家族村官”的出现;实行财务管理“分权制”,即建立财务审批、记账和保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制度,尤其是对征地补偿款、救灾款、耕地补偿款等款物的发放情况进行重点审计,防止村干部贪污和挪用。
惠农补贴被侵蚀之所以大量发生在“最后一公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与干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记者采访时发现,在乡镇一级财政所等地,都有专门供查询的电脑装置,但是当地政府领导也表示,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村民根本不会上网,也不懂得如何查询,一间查询室,一台电脑往往成了“摆设”。
而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对村务公开只规定了一些原则,没有具体明确的制度规范,不便于操作和监督,一些村官或以繁琐或以无场地等名义搪塞,或者只公布大项而没有细节,“公示墙”、“明白纸”,在农民心里也就变成了“糊弄墙”、“糊涂纸”。
在大量的田野调查中,吴理财教授还发现,随着近年来乡村组织一系列裁撤合并调整,几个村合为一个行政村,大的行政村村民有上万人之多,传统的塆落式的熟人社会就此打破,一个塆落和另一个之间彼此陌生,根本难以形成监督。
“这就要求加大力度发展村落社区建设。”吴理财教授认为,一个土弯落一个村落社区,彼此熟悉,便于培养民主素质;同时,“大民政”可以直接介入社区,在村落社区这一级平台成立工作室,直接服务社区,监督社区。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