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富豪大举投资房市的现象,一方面我们为投资渠道单一的现状而喟叹,另一方面则更为房市未来担忧,因为富豪挺进房市固然可以为房市注入资金活力,但赔本的生意没人干,基于房市暴利的惨痛现实,这就可能加重消费者的购房负担。
房市能否健康发展,实在不容乐观
日前,胡润研究院在上海发布的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指出,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富豪们的投资理念趋于保守。与此同时,今年富豪的理财投资方向有从股票转移到房地产的趋势。富豪投资房地产比例从去年的26%上升到34%;股票投资比例从33%下降到18%。
资本是一条河流,犹记得当年股市火爆时,投资人群纷纷进军股市,一些房地产也移情别恋,由售房转战股市。哪料想,股指好景不长,顷刻间一泻如注,且久久难以重现阳刚。于是,富豪们再度移情别恋,重新投入到房市的怀抱。悲伤逆流成河,这一进一出、一出一进的二律选择,到底昭示了什么?
其一,游资太多,投资渠道太少。钱多了怎么办?不是炒股就是炒房。当年股市为何这么火?理由林林总总,业内人士分析,其最重要的原因即是“投资渠道少,股市必然热”。资本具有嗜利性,哪里赚钱多,就投到哪里去。如今,富豪为何回归房市而不是其他渠道?正与投资渠道少的现实语境有关——金融产品有限,可供选择的余地太有限,不投资房市又能投向哪里?众所周知,投资界有一句至理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意思很简单,投资要多元,这样才能分解风险,降低损失。因此可以说,从蜂拥而至地进入股市到不约而同地离开股市,从纷纷离开房市到偷偷回归房市,都是不正常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是善意的提醒,明明知道这一提醒是善意的,为何还涌向股市?只能说明一点,投资渠道单一。显然,投资渠道单一,则潜含着发展危机,说明了我们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着力点有待更趋多元。
其二,房市并非像一些人鼓吹的那样悲观,房地产领域依然具有强烈的发财生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房地产商纷纷大打悲情牌,仿佛房市濒临危境,如果政府再不出手相救,则危乎殆哉;有的房地产商“忍痛”抛出房地产成本,号称盈利微薄,甚至入不敷出。听上去房市之沉沦,简直不堪入目,房地产商之困窘,简直到了“此诚危机存亡之秋”。更有口无遮拦的房地产商怀念1998年——当时国家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房地产业全面开始市场化渐次启动,在那个年代,房地产商掘金最迅速,陷入了一场闷声发大财的集体狂欢。
如今,随着国家对房市的宏观调控,实事求是地讲,房市暴利时代渐行渐远,但绝非像一些房地产商所渲染得那样不堪。一些人刻意制造悲情的气氛,无非是博得同情,意图影响政府决策,忽悠大家买房而已。最浅显的道理是,住房是一种耐用消费品,具有投资属性,其升值空间广阔。最关键的是,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商人;哪里利润畸高,哪里聚集的商人就多。资本具有精明的分辨能力,如果房市一塌糊涂,富豪笃定惟恐避之不及,怎么可能会自投罗网、引颈受露?
因此,可以说,富豪投资房地产比例从去年的26%上升到34%,是一把坚硬而残酷的锋刃,刺破了一些房地产哭穷的真实谎言。
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富豪再度青睐房市,也是基于准确的事实判断。君不见,在一些地方,有的官员积极托市。据报道,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在当地某电视台一直播栏目中极力推销楼盘,甚至在节目尾声喊出“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耐人寻味的是,为支持楼市拉动内需,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亲自对合肥市房地产市场展开调研,并当场掏腰包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当市委书记“身先士卒”,当规划局局长摇旗呐喊,房市怎能不景气?有了这番打气和鼓劲,房地产商的士气不仅有利于提振,对尚在岸边跃跃欲试、处于观望状态的富豪来说,也是一次生动的暗示:尽情投资吧,有政府部门兜底呢。
一言以蔽之,审视富豪大举投资房市的现象,一方面我们为投资渠道单一的现状而喟叹,另一方面则更为房市未来担忧,因为富豪挺进房市固然可以为房市注入资金活力,但赔本的生意没人干,基于房市暴利的惨痛现实,这就可能加重消费者的购房负担。房市能否健康发展,实在不容乐观。(作者:王石川)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