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月21日电 (孙阳 刘大江 侯大伟)1月20日,随着北川羌族自治县最后一批中小学生拿到成绩通知单回家,四川地震灾区的340万学生进入震后的第一个寒假。
虽然放假时间不一样,但灾区学生用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展示着内心的乐观和坚强。
在汶川县绵虒镇羊店村一户普通的羌族居民家里,12岁的杨丹和10岁的杨勇原就读于绵虒小学,地震之后都在外地复课。姐姐杨丹在成都天回科力职业学校,而弟弟杨勇则在广安复课。2008年12月18日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姐弟二人便回到家中,过起了轻松愉快的假期生活。
姐弟二人假期里最主要的活动莫过于写假期作业、和小伙伴们玩耍和观看电视节目。姐姐杨丹自豪地说:“我们的假期作业是按照期末考试成绩来布置的,成绩好的同学假期作业就少一点,而成绩差一点的同学假期作业自然就会多一些。我的成绩是中上等,作业不算多。杨勇的成绩是中下等,作业比我要多一些。”
灾区的孩子们没有专门的玩具,但是他们的玩具却又是最多的:房子旁边的任何东西,从成堆的柴禾,到废弃的铁桶,从大小不一的砖块,到一团一团的铁丝棉布,都是他们的玩具,给这些在假期中放松的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快乐和幸福。
10岁的汶川羌族男孩杨勇开心地说:“我还经常与伙伴们在外面玩,遇上天气好、没有风的时候,我们还会去爬山。在山里面吃东西和在家里面吃感觉很不一样,虽然大家带的东西都差不多,但是你吃我的一口,我吃你的一口,好玩极了!”
不少极重灾区属于羌族聚居区,那里的羌族学生,纷纷利用寒假时间向母亲、祖母学习羌族传统的羌绣手艺,或者学习羌笛羌曲。
“平日在外地复课,学习也比较紧张。现在放假了,终于可以有闲暇时间学习一下传统羌绣,我觉得这既可以将民族的传统延续下去,又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很有意义。”羌族学生余小花说。
汶川县龙溪乡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小学生团体--“阿尔小学羌族童声合唱团”。2007年,16名8岁至12岁的羌族女孩成立了这个儿童合唱团,全部用羌语演唱羌族歌曲。
而在绵阳高新区永兴板房区“希望九洲”志愿者服务站,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母志娟在电脑旁一边飞快打字一边说:“我在整理永兴板房区孤老、孤儿、孤残人员的情况”,整理后的数据将作为“希望九洲”志愿者服务站近期志愿服务的依据。
“灾区学生尽管本身家庭在地震中也损失惨重,但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却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愈合伤口,从灾难中振作起来,帮助他人渡过难关。”完美春天志愿服务总站负责人古米蓝说。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