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证》成发黑财工具 疯狂走私涉案金额高达四亿元
全国最大废五金走私案内幕揭秘
品案
本报记者 蔡岩红
一个涉案金额高达4亿元,以出借《环保证》,通过签订虚假合同,进行价格瞒骗走私废五金的跨国走私链条被南京海关斩断。
运筹帷幄果断出击
2008年9月25日23时许,南京海关缉私局会议室里,常州海关缉私分局案件汇报会已持续了数小时,两级缉私警机构酝酿的一项重大决策已接近尾声。
根据常州缉私分局将近大半年的侦查,常州A公司涉嫌走私废五金的基本轮廓已经明晰,主要犯罪嫌疑人也相继浮出水面。1号人物黄某,早年出国淘金并加入美国国籍,是该案的境外供货商及A公司2号车间的操控人,数天前已入境抵京;2号人物蒋某,浙江台州人,是此案的国内主要收货人及A公司6号车间负责人,国庆节前将赴日本考察;3号人物张某,湖北应城人,已加入加拿大国籍,A公司2号车间总经理,不日将出境……
经过各路线索的汇总分析,南京海关缉私局刘副局长当即决定:“启动案件条件已经成熟,主要犯罪嫌疑人眼下都集中在国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天也不能耽误!”为此,南京海关缉私局连夜调兵遣将开展抓捕行动。
根据犯罪嫌疑人藏匿地点及证据持有人名单,缉私警察兵分五路,北上京城,南下台州,西赴芜湖,东抵上海,常州当地也张网以待。
最先落网的3号人物张某当时栖身于芜湖某酒店内,正在准备着一份购销合同,幻想着安徽市场即将给他带来的丰厚利润。埋伏多时的缉私警察在服务员打开房间的一刹那,飞身而入,还没等张某醒悟过来,就将其戴上了手铐,随即切断了电脑、手机的对外联系。
北京小组的抓捕行动却是一波三折。出发之前,他们就得到意外消息:查遍首都国际机场近期相关入境人员的资讯,并无1号人物黄某。因此,他们一下飞机,就立刻检索黄某原先在北京工作、生活的资料,却始终没有发现黄某的踪迹。后经不懈比对甄别,确认黄某已改名入境。在海淀区黄某岳父的居住地,缉私警察通过物业查询,终于获得了一条重要信息:黄某岳父家前些日子有个戴眼镜的高个男子坐出租车回来,保安曾替他拎过旅行箱,行李上还挂着机场标签。侦查员决定在此守候。当晚6时许,黄某岳父家走出两男一女,乘私家车外出。缉私警察发现,其中一名男子的相貌与黄某极其相似……
第二天,黄某走出自家别墅,边走边打手机,早已埋伏在附近的缉私警察迅速紧跟上前,相距仅有两三米远时,只听见他在焦急地询问已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张某的下落,其身份暴露无疑,缉私警察一拥而上……
在随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缉私警察乘胜追击,战果不断扩大,涉案犯罪嫌疑人一一归案。
中国废五金走私第一案也逐渐水落石出。
内外勾结疯狂作案
早在2008年初,常州海关缉私警察就在A公司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公司偌大的厂区内,2号、6号车间车水马龙,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而其他场所却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这一反常的现象,引起了缉私警察的怀疑。
经侦查,缉私警察进一步掌握到A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借卖废五金进口许可证(俗称《环保证》)的事实。A公司老板张某正是通过借证、卖证,先后招来了两批经营废五金的大主顾,承包了本公司6号、2号车间,这些人利用张某的《环保证》及进口权,大肆进行走私活动,而张某则按每吨货物50元的价格收取“服务费”。
废五金行业的国际贸易经过几年的竞争发展,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按照正常渠道真实价格进口,其实已基本无利可图。因此,一些不法分子与货代公司相互勾结,通过利用真假两套发票,低报进口价格,偷逃海关关税的方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
2004年底,浙江台州人蒋某、常州人包某与A公司签订协议,承包经营A公司的6号车间。蒋某从美、日等国家进口废五金,在确定成交价格、收取真实发票后,通过上海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员,获取了海关掌握的废五金最低限价,并以等于或略高于海关最低限价作为报关用合同、发票价格。
A公司再根据蒋某提供的进口废五金品名、数量、报关价格等数据,制作虚假的报关用合同、发票,并将制作好的假单证,传递给上海的物流公司用于办理通关手续。真实价格与报关用发票价格之间的货款差额,包某则通过地下钱庄、A公司等渠道非法付汇。据统计,在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间,蒋某、包某先后进口货物价值2.5亿多元,低报价格达1.5亿元左右,涉嫌偷逃应缴税款人民币1400余万元。
2006年9月,美籍华人黄某来到常州A公司,洽谈租赁A公司2号车间进行承包经营。对于A公司老总张某来说,黄某并不陌生,因为黄某原来就是6号车间承包人蒋某的国外供货商之一。
那么,作为供货商的黄某,为何要承包A公司的2号车间呢?原来,黄某在与蒋某的交往中,深知国内废五金行业存在着一个巨大利润空间“黑洞”。眼见自己的“下线”蒋某通过低瞒报价格发了大财,便再也按捺不住,决定如法炮制,自买自卖。其走私的手法、流程和非法结汇与蒋某几乎如出一辙。两年内,共偷逃应缴税款1700余万元。
2008年4月,又一名嫌疑人丁某也加入了废五金走私队伍之中。短短两个月内就先后完成了14笔交易,偷逃应缴税款人民币100余万元。
更耐人寻味的是,不仅黄某从供应商转变为集买卖角色于一身,而且作为货运代理的上海某国际物流公司的赵某、牟某等人也被这深不见底的利润所诱惑,由最初代办通关手续,发展到后来与蒋某合伙,直接参与废五金买卖经营,从而赚取更多的非法利润。
废五金买卖经营到底有多大利润空间?以犯罪嫌疑人进口的CPJJGVT06010合同为例,实际进口44.6吨,价值20.5万美元,但向海关申报时仅为4.79万美元,低报高达76.6%,仅此一票就偷逃税款人民币21.2万元,低报程度可见一斑,而偷逃的关税自然作为利润落入了走私分子的腰包。
《环保证》竟成发财工具
近年来,境外废物非法进入我国并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家为防止环境污染,规范进口废物原料的进口行为,加强对废物原料进口的环境管理,要求进口商需凭《中华人民共和国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俗称《环保证》方可进口。
《环保证》需要在环保部门备案,具有固体废物分解能力资质的企业方可领取,且每年进口数量有一定限制。部分拥有《环保证》的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的限制,不能足额使用《环保证》的进口数量,而有的具有废五金加工能力和意愿的企业和个人却因没有《环保证》而无法从事进口业务。
但由于《环保证》监管缺失,使其成为一些不法者私下买卖并从中获利的稀缺资源。
本案中拥有《环保证》的A企业,正是以每吨50元左右的价格将该证借予他人进口使用。由于废五金价格变动大,生产风险也大,部分企业完全放弃其自身生产能力,靠出借证获取稳定的非法收入。
而近几年,国内废杂金属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迅速。据了解,目前从国外大量进口废杂金属的再生金属企业有5000多家,收集、回收、加工、经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再生金属利用中心。处理废杂铜原料需要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进行体力繁重的拆解、拣选、分类、收集、熔炼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主要是手工操作,由此产生了大量私人作坊式小企业。
众多小企业的加入导致废五金行业进口竞争加剧,进口价格被哄抬得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越挤越小。部分企业便打起了歪主意,通过虚假价格向海关报关进口或通过低瞒报价格方式逃避海关监管,偷逃进口税款,以降低成本获取非法利润。在进口废五金行业中,低报、瞒报价格已成为业内潜规则。
本报南京1月2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