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答问时说,尽管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严峻的挑战,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并表示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中国能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
马建堂表示,去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确实碰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困难,一时的困难。就像今天我们一出门碰到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它不会永远都是这样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朋友们,我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我相信你们也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格局没有变,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而打破和消除。这个总体的格局就是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是中国的主题,这个基本的格局,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这些基本要素也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打破。恰恰相反,在经济下行阶段恰恰是创新的温床。知名经济学家休彼特说过一句话,困难时期,企业碰到困难,毁灭是创造性的毁灭,但和平发展没有变,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基本条件没有变。
第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深层因素没有变。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曾经有一个结论,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中国的今天,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很重要的力量,是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中国人民群众渴望过上好日子的强大的需求,推动着中国经济在加快前进。戛然而至的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个基本需求了吗?没有改变。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大国,是中西部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大国,这些地区的老百姓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强大需求,我想这些仍然会推动中国经济未来的强劲发展。
第三,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变。有了需求,还需要供给。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进步,中国的供给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中国有七、八亿的劳动力,有20多万亿的居民储蓄,基础设施在不断改进。庞大的需求和强有力的、日趋完善的供给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马建堂说,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对2009年有信心,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有信心。我上面说到了,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及时、有力地采取了一揽子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扩大需求、增加投资的十条,也有调整结构、振兴产业的十个规划,还有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打后劲、打基础的十几个科技创新的专项。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肯定会走出目前的困难,而且已经在12月份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尽快克服眼前的困难;我们应该有信心,尽早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我们应该有信心,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据中国网直播文字整理)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