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就业促进工程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2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促进45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
培训农民工200万人,其中,在岗培训100万人,百万农民工技能提升工程培训100万人(包括品牌培训20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4万人;扶贫培训6万人;新型农民培训30万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00万人(次)。
扶贫解困工程
解决2.2万户、10万藏区牧民群众定居的问题。继续推动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实施易地育人和易地搬迁工作。完成凉山州1万户特困农牧民“三房”(瓦板房、石板房、茅草房)改造。
扶持农村80万贫困人口,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2009年按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城市年人均医疗救助标准达到95元;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农村年人均医疗救助标准达到95元。新建社区慈善爱心超市1000个。
教育助学工程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做到“应免尽免”。补助125万名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费,做到“应补尽补”。确保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完成美姑县、色达县“普九”任务,民族地区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3万人,寄宿制学生规模达到40万人(含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教育项目)。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30万人,资助比例达到在校大学生30%以上。其中,资助来自汶川地震重灾区学生9.4万人。对中等职业学校1至2年级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66.9万人实施资助。对19.6万名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资助。其中,资助来自汶川地震重灾区学生16.5万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4万人。对全省农村特困、城市低保、库区移民、扶贫异地安置家庭子女、退伍士兵、孤残学生等六类学生和三州民族地区的中职学生免除中职学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达到3.9万人。实施乡村教育发展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社会保障工程
2009年城市低保人数达到198万人,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37元;农村低保403万人,月人均补助50元。新建、改扩建敬老院400所,新增床位4万张,解决4万五保对象集中居住供养问题,集中供养率达到38%。国办福利机构新增床位2000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范围达到100万人。21个市州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年末覆盖人群达到850万人。
医疗卫生工程
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在19个市(州)的市辖区、县级市和18个扩权试点县的65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城市居民重点人群服务率达85%。
在全省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75%,孕产妇死亡率降低至50/10万,婴儿死亡率降低至16‰。39个重灾县建设县级医疗机构25个,乡级医疗机构605个。
百姓安居工程
完成2万户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户减灾安居工程;解决5000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避险搬迁。加快全省廉租房及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建设,购建廉租住房5万套,城市棚户区改造2万户,实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达到18万户。
灾区城镇完成全部受损住房的维修加固工作,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工作。2009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全省灾后农房重建任务。
解决86834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问题。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60万口。解决24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红层找水打井32万口,解决分散农户11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道路通畅工程
建成农村公路20000公里,其中通乡油路(水泥路)5000公里、通村公路15000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点)350个。
环境治理工程
加强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污染治理。挂牌限期治理200户工业企业;挂牌限期治理60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建设大中型养殖场沼气示范工程30处。
继续开展300个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带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组织实施150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平方公里。
改造中低产田102.4万亩,实施草原建设12.76万亩。实施“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100万亩,实现新增耕地10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60万亩。建设标准粮田80万亩。为2万户牧民平均每户建设围栏草场400亩,改良草地40亩,平均每户投资7400元。
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管护森林面积2.88亿亩,建设公益林340万亩;完成荒山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在若尔盖、红原、理塘、石渠四县开展省级沙化治理试点,完成3.2万亩综合防治试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