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吴莹本报记者张红霞
广安华蓥市禄市镇山门口村党支部书记唐大华参加省人代会后回到家乡,一直忙着筹划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事。2月2日,唐大华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刚为村里落实了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可基本上得到解决。
山门口村是一个仅有1600余人的小村庄,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村里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并争取了多项农业项目投资。如今,500亩杂柑基地初见成效。唐大华还动员业主搞大规模养殖,建起了6个规模养殖场等。这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山门口村剩余劳动力70余人,人均收入增加了100元。
由于年前农民工大量返乡,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骤增。他们今后的生计怎么办?
唐大华组织村干部对返乡农民工一一进行摸底,接着给他们吃定心丸:村里的黄花梨基地、湘渝铁路二线工程等可以解决100多个劳动力就业;去年底,村里引进福建一业主建立的50亩大球盖菇种植基地,可就地解决60余名劳动力就业,务工费和土地流转费等可实现人均增收390余元。
春节期间,山门口村又引进两个新项目:建一个投资百万元占地20亩的大型养猪场;开辟40亩地鼓励村民栽植树木。这两个项目能解决20余人就业。同时,山门口村还打算向村外输送劳动力,如目前华蓥广华大道工业开发区内正在筹建的纺织厂就能吸纳村里劳动力10余人。“我们村里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没有问题!”唐大华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