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位曾经绝望的上海男子张志远,因为一档名叫“新老娘舅”的节目,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娘舅”,是母亲的哥哥或弟弟。在民间,娘舅的地位很高,一般家庭的大事或矛盾,都要由娘舅来决定和裁夺。2008年初,上海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推出一档“新老娘舅”节目,每晚6时30分播出,半个小时一节。每档节目,除了主持人外,还有一位“老娘舅”———来自社区的人民调解员和志愿者。一年下来,“新老娘舅”越播越热烈。
“有事体,找老娘舅”,这句话在上海市民中盛传。
张志远与妻子都是上海知青,在江西一所中学当老师。3年前,当地举办联考,张志远冒着大雪奔波在9个中学,积劳成疾。回上海后,糖尿病致使他一只眼睛看不清,每个月的药费就要6000多元。因此,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了,不能拖累大家,想自杀。为了防备他自杀,妻子女儿先后辞了工作。万般无奈时,在别人的建议下,妻子打电话给“新老娘舅”节目组,希望老娘舅劝劝他。
“新老娘舅”为这对夫妻制作了一档“老师,你别走”的节目。在节目现场,张志远说,他不想拖累别人,他爱上海,更爱江西,他在那里奋斗了30多年。他说:“我走后,希望爱人回到江西教书,那里需要她。我走后,希望把我的骨灰送到江西去。那里有我的同事,有我的学生。清明时节,满山的映山红开了,他们会采一束放在我的坟上,我会安宁的……”
张志远情真意切,“老娘舅”苦口婆心,现场观众和工作人员热泪涟涟。2008年教师节这一天,这档节目播出了,观众看得更是热泪盈眶,纷纷给节目组和张老师来电来信,劝阻张老师,并且要求捐款捐物。张老师最终打消了自杀念头。
心里话有人听了,心头疙瘩消除了,心气儿顺了,心平气和了……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新老娘舅”的节目内外上演。
来自上海司法部门的消息说,上海每年有一些杀人凶案,其中70%是因为民间纠纷引起。“新老娘舅”的选题来自民间,看起来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诸如婆媳矛盾、老人再婚、财产分割、邻里不和、子女教育、时尚消费等。但是,小事不解决就会引发大灾难。“新老娘舅”将矛盾的双方请上来,主持人和“老娘舅”当场做调解工作。有时候,节目做完了,继续跟踪,再调解,直到真正解决问题为止。“新老娘舅”将众多的纠纷消弭在激化前。
这是一档名副其实的平民化节目。它的内容都是千百户家庭每天发生的事,老百姓能够感觉到、触摸到。来做这个节目的又都是些普通百姓。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老娘舅”在上海越来越火,收视率为各类节目之首。在社区、公园、街心花园,甚至在商务大楼、机关办公室,都会有很多人在议论“新老娘舅”。
一些个性鲜明、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成为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4年前退休的上海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宣传科科长柏万青,自从当了“新老娘舅”,成为一颗耀眼的平民明星,拥有很多“粉丝”。有一天,柏万青走在路上,一位女同志拦住她问道:“你是老娘舅柏阿姨?”柏万青说:“是的。”女同志说,她心情很不好,不想活了。柏万青拉着她在街边台阶上坐了下来。最后,女同志跟柏万青来到社区学校,学唱歌、跳舞,两个星期后,完全变了一个人。每天在网上给柏万青发帖子或者打电话求助的人,也很多。柏万青为此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工作室”。有一位青年学生给柏万青发帖子说,妈妈啰嗦,经常和她吵,读书读不进去。柏万青告诉他,克制不住和妈妈吵没关系,但是千万要记住,母子间争吵没有输赢,不要追究谁对谁错。后来这位学生给柏万青发来帖子说,现在他不和妈妈吵了,书也读进去了。
在电视业一片娱乐之风中,一周岁的“新老娘舅”显得弥足珍贵。它的成功,是媒体工作者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它的出现,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增加了一个新的有效平台。
新华社上海2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