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建强、涂洪长
1月31日深夜,一群年轻人在福建省长乐市区“拉丁”酒吧聚会,在桌面上燃放烟花,引燃天花板酿成火灾,造成15人死亡、24人受伤。这一幕惨剧与4个多月前深圳舞王俱乐部烧死40多人的火灾事故几乎如出一辙。
这让人不由追问,为何相同的悲剧一再出现?相对于被动的“亡羊补牢”,我们如何更为扎实有效地做好事前监管?
他们,为何无法逃生? 事故发生后,人们不禁要追问:火灾发生后,那么多身体健壮的年轻人怎么就无法逃生呢?事实证明,这个酒吧在装修及消防要求上的不合格堵住了这些年轻生命的逃生路。
2月1日,赶赴现场调查的公安部消防局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火灾原因已初步查明,烟花引燃了电线,电线又引燃了装修材料。装修材料是含有大量聚氨酯的泡沫塑料,一旦高温燃烧,瞬间就会产生致人死亡的毒气,人吸入以后就丧失了活动能力,窒息死掉了。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泡沫塑料具有优越的绝缘和隔音性能,但遇高温后,一会融化滴落,二会分解产生氰化氢、一氧化碳等强毒性气体。
还有一些死里逃生的年轻人告诉记者,“拉丁”酒吧的门是向内开的,火灾发生后,在一片漆黑混乱拥堵的情况下,逃生的门怎么都打不开。家住长乐“拉丁”酒吧附近、曾光顾过这家酒吧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拉丁”酒吧原来只是一层楼,被隔成两层,因此天花板特别低,大概只有两米左右。
公安部消防局有关负责人说,长乐“拉丁”酒吧内狭窄的消防通道和空间给逃生造成了困难。“这个酒吧是违法经营,没有通过消防部门的审核验收,就擅自违法开业。”
违法酒吧如何逃过监管? 火灾发生后,长乐各界群众强烈质疑,一个没有通过消防部门审核验收的酒吧,为何能够“带病”经营8个多月?
长乐市副市长郑祖英告诉记者,据初步调查,“拉丁”酒吧属于吴航街道航华社区,房屋产权证为长乐市房地产公司所有,于1999年出租给“伊梦”火锅店,火锅店于2008年4月又转租给郑某经营“拉丁”酒吧。2008年5月23日,该酒吧在长乐市工商局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却一直没有《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
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娱乐场所或者变更公共娱乐场所内部装修的,建设或者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将消防设计图纸报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经审核同意方可施工;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公众聚集的娱乐场所在使用或开业前,必须具备消防安全条件,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检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发给《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使用或者开业。”这一切,“拉丁”酒吧均未做到。
长乐市消防大队负责人林志荣对记者说,酒吧不属于公共娱乐场所,就没有把它列入消防安全检查单位。此外,仅有35人的长乐市消防大队警力有限,也不可能对全市所有的娱乐场所都做到及时的消防安全检查。
郑祖英告诉记者,2008年12月30日,长乐市政府向乡镇、街道等各单位部门部署“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时,就突出强调抓好火灾隐患的排查工作,并向包括消防部门在内的各单位发放了一份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直到"拉丁"酒吧火灾发生后,酒吧所在的街道吴航街道和管辖该街道的消防部门都没有向市安监办提交登记表。”郑祖英说。
负责分管消防的长乐市公安局副局长吴德仁2月3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初步反思总结可以看出,消防部门平时对这些场所检查、监督落实不到位,经营者对没有通过消防部门审核验收擅自经营存有侥幸心理,消费者在公共娱乐场所严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等原因,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
如何不让悲剧重复上演? 因为两场火灾之间存在极大的相似度,很多人将长乐“131”火灾看成去年9月深圳“舞王”火灾的翻版。而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往往有一条惊人相似的轨迹:违规用火引发火灾--建筑装修材料或堆放物助长火势、烟势--消防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成为另一“罪魁”--消防设备不全、逃生通道被堵加重伤亡……
福建警察学院教授倪小宇认为,长乐“131”火灾事故是典型的“小地方引发大火灾”。一个注册资金仅为10万元、建筑面积不到200平方米的酒吧,指望其在消防方面能有完善投入显然不现实。但另一方面类似的小酒吧确实隐患重重:人员密集,灯光昏暗,行走不畅,毗邻居民区等等。对待这样的地方,在消防方面一定要突出事前监管,而且是重点监管。深圳舞王俱乐部和长乐“拉丁”酒吧却都能越过消防审批擅自开业,这种现象应引起深刻反思。
对此次事故引起的酒吧是否属于娱乐场所、未获消防审批能否颁发营业执照等争论,倪小宇认为,此类场所的“身份不明”,恰恰暴露出了部门之间多头监管的混乱和监管合力的不足。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个场所,到底能否开酒吧,最多允许容纳多少人等,都应当严格审查,如今出了事故,都想方设法找理由开脱,而事前监管却谁都不管。
根据当前体制,消防工作原则上由地方政府领导、消防部门监管、业主负责。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黎昕表示,消防工作重在落实。目前让人担心的是:“政府领导”重在开会,传达文件;“部门监管”重在一阵风似的突击检查;业主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削减消防投入。这样的后果必然是消防隐患长期存在,隐而不彰,等到事故发生才追悔莫及。
黎昕认为,消防安全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必须倚重消防部门的专业力量,但面对日益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和繁重的日常监管工作,街道和社区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遗憾的是,目前在权责利的分配机制和实际运作中,街道和社区的监管显得非常被动和薄弱。
专家们同时表示,屡次火灾事故中出现的违规用火、逃生知识匮乏等问题也为当前的消防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成为当务之急,“这种教育应当有相对严格的制度安排,比如纳入中小学生课程等。”黎昕说。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