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6日讯(实习生刘晓丹记者郭伟、仝静海)今天早晨不到7时,保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王丹就到达了省毕业生就业市场。虽然挤了一个上午,没有找到特别中意的大城市里的单位,但王丹坦陈,几家县级小企业让她心动:“我会认真考虑这几个单位的。
”
“除了考研之外,有机会进入大医院工作的凤毛麟角,很多同学准备下基层,已经有几名同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签约。”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毕业生小王告诉笔者,与其去做一名医药代表,倒不如选择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岗位。河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任卓虹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我就是一个农村孩子,愿意回去建设家乡!”
面对这样的情景,行唐县六一小学校长乔扩军欣喜异常:“我们准备招12个人,但现在已经收了几百份简历。”他说,原以为一所民办小学招聘大学生会有点费劲,没想到随着大学生择业观念转变,基层民办学校也成了“香饽饽”。
据了解,除去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毕业生们变得越来越现实外,赴基层就业激励政策的日渐完善,也是促使大学生们青睐基层的重要原因。如石家庄市就规定,凡到农村乡镇基层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直接执行定级工资,到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乡镇基层单位工作的,还可高定一至二档职务工资;在山区县或贫困县企事业单位或农村工作满两年后,仍可按高校毕业生参加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公务员(工作人员)的录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