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喜雨
合阳农民敲锣打鼓庆下雨
本报渭南讯(记者 李华)昨日的小到中雨,旱情对“关中粮仓”——渭南的夏粮生产的威胁也稍微有所减轻。
农业大市渭南号称“关中粮仓”,共有耕地820万亩,去年冬小麦和油菜播种面积约500万亩,是全省最重要的农业产区,而抗旱保苗,确保农业增产,保障粮食供应,对全省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非同一般。
合阳县杨家庄乡上洼村村民郭根弟介绍,昨日下雨时,村民们冒着雨欢喜地往自家地里跑,急不可待地查看墒情,甚至有许多村民喜笑颜开地欢庆下雨,更有好热闹者在雨地里撒欢,敲锣打鼓庆祝,毕竟大家期盼好雨滋润焦渴的庄稼,已经等得太久了。
针对当前旱情,渭南市全力抗旱灌溉,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紧急向省上申请解决500万元抗旱资金。据了解,国务院赴陕抗旱督导组7日抵达渭南视察,指导当前抗旱工作。
高陵部分农民雨中浇地
本报讯(记者 郝蕾 陈思存)一场春雨使我省旱情有所缓和。但由于雨量不足,在昨日的小雨中,高陵县的一些农民仍冒着雨在田间浇地。
一场春雨难以彻底缓解旱情
当地村民说,这场雨对农作物非常关键,但要从根本上缓解旱情,还须继续降雨。昨日下午1时,在零星的细雨中,高陵县张卜乡张家村马西组村民马根季穿着胶鞋,挥动铁锨,将从两公里外的泾惠渠的水引入自家麦田里。“这场雨来得很及时,但降雨量并不大,难解旱情。”“今年的麦苗明显泛黄,旱情非常严重。”在地边等着浇地的村民马北京说:“这场雨对农作物来说太关键了!但就是雨量太少,所以现在还得等着灌溉。”据马北京介绍,由于他们所在麦地离泾惠渠比较远,目前村里还有上千亩小麦没有灌溉。
旱情尚未缓解 仍需抓紧灌溉
挖开地面的泥土约10厘米深之后,泾惠渠管理局供水处处长王忠建掏出了一把土捏了捏说:“看,即便是刚下了雨,地里的含水量估计也就12%左右,这仅仅能让麦苗不被旱死,延长生存的时间,但无法对缓解旱情起到根本作用。”在高陵县张卜乡的田间,看起来地面潮湿的麦地,在刨开表面的泥土后,干燥松散的泥土又重新出现。泾惠渠管理局张卜管理站站长杨三虎说,旱情尚未解除,村民仍需抓紧时间抗旱。
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翟大明介绍,我省部分降水量超过10毫米以上的地区,缓解轻旱的作用明显一些,遏制住了旱情的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总体降水量还是比较小,这次降雨对缓解我省旱情仍旧是杯水车薪,因此当前的抗旱工作还不能放松。
西安市农业局种植业处处长郭卫学说,西安地区的降水量平均为5毫米,基本能够下渗5厘米左右,补充土壤表层水分,这对没有灌溉水源的旱地,至少还能维持一周,因此作用还是十分重要的。但要缓解当前旱情,至少还需要下一场雨量在15至20毫米以上的雨。
同期水量减4成泾河见底
本报咸阳讯 (记者 魏光敬)泾河作为咸阳市重要的灌溉河流,由于持续干旱水位不断下降,河床裸露,河底干涸。
自去年入冬以来,泾河水位不断下降,来水量和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四成。随着旱情的不断恶化,泾河上游开始加大引河灌溉和抽水渠灌,泾河流到咸阳段,水位越来越低。咸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晓健介绍,泾河是咸阳地区重要的浇灌河流,从目前泾河的流量来讲,根本无法满足当地的灌溉需要,已成为当前抗旱的瓶颈。由于抗旱任务很严峻,他们现在正积极通过各个渠道,加强与上游水库的联系,希望能够放水。同时,积极想办法通过机井抽水和汽车运水等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干旱灾害损失。
针对近日实施的人工增雨,咸阳市人影办主任王索民介绍,7日进行了人工增雨,全市降水量在4.3毫米至9.2毫米之间,成为入冬以来最大的一次降水过程。但由于前期干旱严重,这点降雨远不能满足小麦返青。下一步,他们将时刻关注天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人工增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