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探索】
解说:2008年江苏省实现了新的高考方案,将语文、数学、外语列为统考科目,取消了原有的高中会科考,高考综合考试,实行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演播室访谈】
李小萌:一套相当复杂的考试方法,您听明白了吗?朱先生您听明白了吗?
朱永新:事实上我觉得高考改革,就是要往简单化的方向去走,考的科目越少越好,考的次数越多越好。
李小萌:显然刚才我们说的这种考试方法,和您说的取消文理分科不是一个概念。
朱永新:因为这个高考改革是另外一个更加复杂的话题,我觉得不是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
李小萌:它是在一个取消文理分科,同时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制定出了这样一个考试的方法。
朱永新:因为其中还有一个其它的考试方法,根据西方心理学的动物自然学的观点,事实上不能简单的把人分成文科和理科,因为动物自然,他认为人潜藏有语文的智能,有逻辑数学的技能,有空间的技能,有肢体运作的技能,有音乐的技能,有人际关系的技能,实际上我们应给孩子越多的空间,越多的课程,让他有越多的尝试,他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如果学的课程越少,分得越具体,他发展的空间就越少,教育是做好人,教育不是为了考试存在的,教育为了人的发展而存在的,怎么样能够让人得到最好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李小萌:别忘了我们的前提是在现行高考制度不变情况下,那像江苏省,绞尽脑汁想出这样的方法,您还觉得不够理想,那我们怎么办?
王辉耀:所以说就失败了,江苏省不是很成功,就是因为考试还没有简化,我觉得比如说考试我们应该极大的简化,比如说去考语文、数学,甚至考一些英语什么的,我觉得可能就够了,而且这个次数可以一年很多次,比如说现在托福,中国应该考很多次,为什么高考不能考很多次,现在电脑技术也这么发达。另外一个,高考,我们从偏成绩,能不能看一些其它的方面,从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一个全面的评估,这样可能对高考有一个提升。
朱永新:这个涉及到高考模式,从学科的思维模式,要走向学力,力量的力,或者说学业这样的模式的转变,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李小萌:志安,刚才那个考试的方法,是不是会让学生更累。
王志安:我觉得评价江苏当时的尝试到底是不是成功,其实也有不同的标准,你要是问当时的学生,他可能会觉得,他学的学科多了,他可能一定会说我觉得累了,但是你要从一个教育者去考察尝试是不是成功,可能就需要更多的其它的坐标,他可能会考察整个学生所受的知识的全面性来说,是不是跟过去相比提高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参照物指标,我们不能简单用一个指标,一个纬度来看待这项改革,而我们现在太简单的了,我们评价江苏这项尝试,说它是失败的也好,成功的也好,我觉得不管说它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建立到一个相当科学的,周密的调查基础之上才能得出结论。
李小萌:关键要看人才的质量,是不是有改变。
王志安:对,没错,是的。
李小萌:我们进入到下一个层面,是否有利于公平,我们讲个例子,就像刚才江苏省有这个例子,一个学生,他的总分几乎是冠军,就是第一名了,但是用他排的方法,他有一个参考科目打了一个B,就差一点上不了重点大学,这样一个制度之下,是不是涉及到公平问题?
朱永新:这个公平跟我们今天的这个主题,文理分科本身没有太大联系,它是关于高考。
李小萌:比如还有人也提出来说,比如说农村学生,他本来享有教育资源就不是很丰富,他抓住一门好好考,也可以考得出来了,现在整体都要考,他可能又会失去上学的机会,也涉及到公平性问题。
朱永新:当然就涉及到今天我们讨论这个主题的最初的初衷,因为这次是国家出台中长期的规划,它有二十多个问题,我们文理分科只是其中一个问题,事实上我觉得它不是一个最根本性的主导性问题,根本性的主导问题我觉得是教育公平的问题。
李小萌:那它为什么成为一个公众最关注的,关注度相对是最高的一个问题。
朱永新:因为这个老百姓最关注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关心自己孩子参加高考,所以他很关注高考要不要变,如果高考要变,他就关注文理要不要分。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我觉得目前我们可能还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是怎么样把每一所学校办好的问题,把每一个孩子教好的问题,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这个是应该我们这一次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应该更多地去关注的问题,还有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包括我们整个学前教育的改革等等。
李小萌:时间关系,我们先进一段广告,广告回来,话题继续。
【广告】
李小萌:今天我们讨论该不该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其实还是想讨论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真正教育出来高素质的综合型的人才,现在我们要电话连线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熊丙奇先生,熊先生您认为真正能够教育出好的人才的方法究竟是怎样?
熊丙奇:我觉得我们的文理分科,不分科只是我们一个理想设计,如果说我们的高考制度不改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改革,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很难的。因为大家知道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几乎很难谈到学生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情怀的问题,因为学生追求片面分数的高低,分数高低情况下,怎么样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实际上这些知识的背后,实际上是记忆类的知识。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通过我们对教育纲要制订,能够建立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而围绕多元评价体系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包括今后的大学的培养,也是要根据多元评价体系一起来进行全面的改革,如果没有这样配套的改革,我们单从局部的地方,来讲科目改革也好,课程改革也好,文理不分科也好,这些都会对我们系统性的一些问题所掩盖,而且这些惯性会导致我们所有的理想的设计,想达到的理想都无法达到。
李小萌:好的,谢谢熊先生。熊先生提出的方法是在学校里面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更加地科学和合理,不知道三位先生给我们提出什么样的方法给我们。
王辉耀:实际上我在我的博客里面讲到这个问题,就是说我觉得现在学生评价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多元的评价,包括他的学校,就是高考的成绩可以简化,只有两三门。
李小萌:所以你是赞成熊先生的,朱先生。
朱永新:应该是这样,因为整个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评价制度、考试制度,包括教育的资源配置制度,包括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的分配制度,现在为什么高考那么紧张?为什么要分科?因为就业以后,能不能上大学,和他就业的工资,和他今后的一生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就业的差距,如果人和人之间的收入分配更加缩小,高考竞争他就,像北欧,高中生照样可以做部长,这个部长的收入跟工人的收入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它整个社会是个系统性工程。
李小萌:志安你是不是认为改变对学生评价体系是最重要的。
王志安:我觉得我想补充一点,谁都知道改变评价体系非常重要,但是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具备人文的素养,还有科学精神,首先教育者本身必须具备,这一点可能比高考制度的改革还要重要,我们现在让我们老师去评价学生,甚至去培养学生具有人的素养,我们教育者本身是不是具备这个能力呢?其实我们如果拿这个标准去看我们很多中学的教育者,其实可能他们都达不达标。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