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高管年终奖缩水 从业者薪酬改革呼声渐响
本报记者 曹 元
实习记者 杨颖桦 深圳报道
对于许多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而言,每年的劳动最后都期盼一件事——年终奖。
因为,这笔奖金有可能会成为金融从业人员年收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尽管2008年全球大部分资产价格都出现了罕见的下降,金融机构的年终奖或因为企业经营不济、或因为担忧舆论而大幅缩减。但记者走访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中国的基金业的年终奖缩水幅度相对平滑。
基金业薪酬体系的稳定为行业吸引人才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为基金继续快步前进奠定人力基础。
预期不好 年终奖缩水
2008年年初基金公司向员工的年终派现创造了历史的新高。当时坊间传闻基金业个人年终奖40万元仅仅是业内平均水平。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年终奖平均水平应该在100万至200万元。
深圳某基金人士认为,除去股东因素,年终奖的发放有两个因素决定,其一是企业的收益情况;其二是企业对未来的预期。
转眼到了2009年年初,盘点过去一年,基金净值缩水严重,但基金的收入并未因此下降。深圳另一内资基金公司市场部副总监解释,2007年基金的份额是在下半年快速增加的,而2008年基金产品净值缩水,但份额下降不多。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王群航也表示,2007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平均资产总规模约为1.98万亿元,2008年度的平均资产总规模约为1.89万亿元,所以2008年度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有可能与2007年持平。据他测算,2008年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可能不会低于310亿元。
因此从企业的收益来看,基金公司具备发放年终奖的前提条件。
上海基金公司的年终奖已经发放,据其员工透露,有所减少,但幅度不大。她说,公司领导在同自己谈话中解释说2009年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公司处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所有的员工的年终奖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
事实情况是,预期的下降造成基金公司年终奖的缩水。
深圳另一中小基金公司人士尚未领到年终奖,她担忧:“今年市场变化莫测,不知道能领多少(年终奖)。”深圳另一某老十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表示,目前年终奖的发放还在测算中,但预期会减少。
实际上,每家基金公司年终奖制度均不相同,即使同一公司不同部门的考核机制也不尽相同。因此尚未有数据说明全行业年终奖整体缩水幅度。但采访中能够感受到差距非常大。
造成差异缘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股东因素。深圳一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基金公司员工透露,该公司去年年终奖就很少。据了解,这是股东要求。
另一方面因素是基金公司本身分化巨大。根据WIND数据,2008年59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为1.9336万亿,而规模靠前的十家基金公司管理资金规模为9880亿,占总数的51%.这十家公司规模都在500亿以上,其中排名第一的华夏基金规模为1922亿元。 跟前十大基金公司资产占据半壁江山相比,有20家的规模在百亿以下,其中有10家在50亿元以下,资产规模最小的新世纪基金资产净值只有10.18亿元。
根据WIND的数据,除去新成立的两家基金公司,2008年有54家基金公司总资产净值缩水,只有3家基金公司规模出现正增长。份额方面,18家基金公司下滑,最多的是摩根士丹利华鑫,同比下滑26.6%。
薪酬改革呼声出现
一段时期以来,金融业的年薪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连续多年居各行业之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金融从业者年薪是高出全国平均年薪70%。而2007年上市公司高管最高年薪前5名均来自金融业。
身处其中,基金业的高薪也引来争议,尤其是在2008年度,基金公司未能为大多数客户实现资产增值的情况下,有基民认为基金业不配高薪。
甚至基金业自身也在怀疑这种薪酬体系。一基金公司人士称:“我们同事之间也在私下讨论过这事,但没有结论。”
在过去,金融业这种高薪被认为是同国际接轨。一金融机构负责人称:“如果开出没有吸引力的薪资,如何吸引国际金融人才。”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国际金融人才的高薪拉高了国内金融企业的高薪。其基础是连续多年金融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然则,金融危机打得华尔街原形毕露,现有诸多金融机构主动降薪,后有奥巴马勒令限薪。
上海证券业协会一人士认为,目前金融行业,特别是证券行业的高薪其实是合理的。
他说,从2002年开始看,证券行业人员每个月最低的收入仅仅维持在生存水平,而证券行业(券商和基金公司)有个特点,赚一年,赔三年,停一年。
反对者则称,西方已经有观点认为,是巨额奖金制度毁掉了华尔街,中国不应该效仿。眼下,西方金融机构正在进行一场薪酬体制的改革,如瑞士银行发布,2009年起,瑞银高管只能按时领取固定工资,年终奖金至少延迟3年发放。
深圳某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对基金业较高薪酬另有支持论据:“年终奖不是法律硬性规定发放的,是根据企业自身在过去一年的盈利情况酌情发放的。”
但有基金持有人则表示,“基金公司亏了客户的钱,公司高管仍享受高额年薪总是不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金融企业的盈利模式。随着金融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的核心,其掌握的资本造成它的话语权增大,而金融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进一步保护了已有金融企业的话语权。这种强势话语权的地位配合政策的支持使得金融企业的毛利空间巨大,但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则造成实体经济融资和用资成本的上升。因此也有人呼吁,应该降低金融机构的各类中介费用,如证券公司的交易佣金、银行的存贷差、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等,以降低实体经济金融活动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