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策划:购房,即可落户?
“购房落户”救市是饮鸩止渴
【主流评论】
在几个月来各地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振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救市政策。
■王攀(商报评论员)
长期以来,无论是限制,还是放开,户口都是被视作一种工具。当初设置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就是为了让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这固然加速了工业、城市发展,但造成的城乡严重不平衡却深受诟病、久治不愈。现在,“购房落户”政策尽管可以一时缓解金融海啸下的楼市难题,但从长远看会不会留下诸多后遗症?令人担忧。
事实上,“购房落户”政策并不新鲜,也曾被多个城市采用过。但一些地方之所以相继取消“购房落户”,在于购房并不像购买其他商品,是一次性购买,就是有售后服务也仅仅限于私人领域,“购房落户”的“售后服务”具有长期性和公共性的特点。“购房落户”首先带来的是一个城市的人口膨胀,必然对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造成负担。而一旦超过了临界线,当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不协调、不一致、不适应的时候,其结果必然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现在用“购房落户”刺激楼市,固然可以解决城市的一时之需,却可能造成城市的长久负担。
每次有关户籍的话题都会引起广泛争论,原因在于户口仅仅是被看做一种手段和工具,而没有原本的意义和目的。户籍必须告别其工具性价值,恢复到其原本目的。这就需要,一方面,城市对落户的限与放,必须依据自身发展,特别是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消除户籍藩篱,关键是打破不同户籍背后的福利待遇差别。
回到“购房落户”政策上,一个城市在制定户籍制度时,如果超越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相协调、相一致、相适应的原则,而把户口作为一种救急的手段和工具,那么就会隐藏风险。而“购房落户”这一政策本身则是对不同户籍背后的福利待遇差别的认同——只有承认这种差别,“购房落户”才有吸引力,才有存在的前提。总之,“购房落户”政策必须从城市自身发展长远来考量,而不能仅仅考虑一时之需,否则,就等于饮鸩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