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指出 冬小麦抗旱管理要讲科学 已冬灌麦田,目前可不进行灌溉;未冬灌土壤墒情差的麦田,可在中午前后进行小水量保苗灌溉;未冬灌而墒情比较好的麦田,可在日平均温度达到3℃以上,土壤完全化冻后,进行返青水灌溉
本报讯(记者张丽辉)“实现冬小麦抗旱保丰产,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针对目前我省遭遇的50年一遇的冬春连续干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有关专家提出了冬小麦科学抗旱技术与管理措施。
从2月4日开始,该中心针对我省冬小麦旱情,组织科研人员以石家庄为中心,南至邯郸,东至武强,北至保定,对我省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冬小麦进行了多点墒情和苗情调查。总体分析认为,我省冬小麦播前降雨较多,土壤墒情较好。多数麦田趁墒适期播种,冬前苗情好,苗情差的麦田较少。
他们认为,冬小麦返青期是对缺水不敏感的生长时期,适当水分亏缺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目前冬灌麦田主要根系层(0-60cm)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的60%,能够满足冬小麦起身前的需水要求。因此,进行了冬灌的麦田目前没有发生干旱胁迫。
未冬灌麦田,目前土壤墒情因土壤条件差异明显。在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持水能力强的山前平原的元氏、栾城、高邑等没有冬灌的麦田,土壤墒情条件基本上还是比较好的,只有表层0-5cm出现了干土层,由于冻融现象,10-40cm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小麦在该时期的需水要求。但在持水能力差的砂壤土或秸秆还田粗放整地质量差的地块,土壤墒情差,表层0-20cm的土壤含水量已经接近于有效含水量的下限或凋萎湿度,小麦受旱严重,如在武强等没有冬灌的麦田,有死苗现象发生。
鉴于此,该中心专家建议,已冬灌麦田,目前可不进行灌溉,越冬后第一次灌溉可推迟到起身———拔节期。目前可采用镇压、锄划等措施,达到踏实土壤、增温保墒、促苗早发;未冬灌土壤墒情差的麦田,可在中午前后进行小水量保苗灌溉,同时防止灌水量过多遇到低温,灌水结冰对小麦返青带来的不利影响;未冬灌而墒情比较好的麦田,可在日平均温度达到3℃以上、土壤完全化冻后,进行返青水灌溉,以解除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