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志:消费券发放需慎重的细节问题
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明确表示:政府发放消费券促进内需是可行的。他还拿成都和杭州举例子,称这两个地方的消费券已经对拉动消费起到了推进作用。
金融危机风声紧,且远未见底,所以作为消费者个体,因预期恶化而捂紧钱袋子,是第一想法。而投资者谨慎、银行惜贷的情况也会出现。而这反过来会加剧经济不景气。作为国家应对之策,当是想办法拉动内需,让消费者大胆掏钱消费,让投资者继续放钱投资,让生产部门及时消化过剩产能,产品不积压,工人有活干,商店消费额增长,流通环节及时回笼资金,这样全盘才做得活。
经济低迷,江湖救急用消费券,消费券可以说是国家政府层面的商场促销券。(《重庆晚报》所附资料图,其消费券就印制成“促销券”字样),这一招经成都杭州投石问路,(重庆节前向低保户发放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共3700万,也被《南方都市报》理解为发放消费券),已立竿见影,效果明显,因而商务部点头认可,算是获取了发放执照,接下来,当是各地仿效阶段,这样一来,就得有相应的游戏规则与执行依据加以规范与监控,以免一个善政搞乱了套,反引乱象丛生。
首先,发放对象问题,有说应是困难人群的,理由是券的特点是到期不用作废,有一定强制性,平民到手,不想烂死便出手必然,无透支之虞,只有平民的消费拉动了,才是真正拉动,而富裕人群的消费需求是刚性存在,就象广东等地,基本上对发放消费券不感兴趣,因为其民富足,无需市场提振。但反对者称,消费券不是救济券,“除无劳动能力者外,福利必须与工作挂钩。”所以应实行普惠人人有份,这样才是真正公平,且易操作,在时限很强的消费券发放上,如果之前还来上一段很大难度的“困难人群”认定工作,难免出现新的争议与权力寻租问题,今年初,中国台湾地区的消费券发放,采取的就是不排富而人人有份。
其次,会否导致新一轮地方保护浪潮高涨,姜增伟副部长对世界表态:“中国不会实行Buy China”(买中国货),
对国内国外的商品一视同仁,这是基于世界格局的游戏规则的负责任的表态,但在国内发放消费券一事上,是任由地方各凭其财政能力自行决定发放与否,以及发放范围、力度,甚至可决定消费品种,比如南京的消费券叫旅游券,游览本地指定风景区可享受优惠,这样的指定搭售,就有浓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子。这样的“各地自选动作”是否可以施行,国家当有一个指导意见,笔者担心的是,消费券一旦有了“定点”搭售的产品,别说是对外地产品不公,且在本地也有可能摆不平而引起纷争,而被授权定点搭售的产品及相关商家,也有可能重现强买强卖的“官商”作风甚至借机提价打劫,使民众并不能真正享受实惠。
第三,印制防伪问题,是监控的重头戏,台湾几乎在决定发放的同时,台湾的行政院长刘兆玄即下令防伪,皆因造假力量太强大。
总之,消费券发放目前正面效用凸显,值得各地政府仿效,但仿效不能走偏,且要有相关配套政策加以规范,毕竟,消费券是治标,而使民众真正致富,才是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