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佛图关公园,网友在抓“鬼” 本组图片记者 吴珊 摄 |
网友准备的红包、白酒等物品 |
网友进隧道找“鬼” |
网友夜半佛图关探“鬼”
■3小时探险未遇一起灵异事件
■公园老员工逐一戳穿网络流言
夜半无人私语时,29名年轻男女,带着蜡烛、手电等物品去寻找传说中的佛图关鬼魂——这并非小说中的情节,而是前晚发生在佛图关公园中的一幕。近段时间来,网上盛传重庆佛图关公园深夜会发生一些灵异事件,有人怀疑当地有“鬼”。为了一探究竟,29名网友通过网上发起的倡议,深夜集结一起前往佛图关公园探险。
流言蜚语
佛图关公园深夜常传怪叫声?
近段时间来,在重庆的一些主要论坛上,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关于佛图关公园的灵异事件介绍。
同时,网友“青鸟亦双zz”说:“我小时候在佛图关和一群孩子耍,在一个小亭那里转半天都转不出来,那个时侯还小,也不懂出啥子问题了,只觉得可能是找不到出口了,长大了,才晓得那个现象叫鬼打墙”。“猫儿要翻天”看到网友们纷纷印证了佛图关的诡异后,便建了一名为“佛图关找鬼群”的QQ群,邀约网友在2月11日晚8点一起去佛图关找“鬼”。
探险现场
公园门口:学咒语壮胆
11日晚8点过,记者也跟着来到了“佛图关找鬼群”网友们的接头地点,十多名年轻男女正围在一起聊天,据悉,这群网友均是80后,很多已参加工作。
“现在听我讲规则,大家先记个咒语‘蛇胆多,波丹那’”……据称其中一名网友“老山”由于找“鬼“经验最丰富,被网友们一致推举成带队人。“老山”先教了大家一个咒语,称如果遇到了“鬼”,可以用这句话来救命。他还称,进公园后大家必须以网名相称,免得被“鬼”知道了真名被“鬼”唤去。随后,他拿出了一袋找“鬼”道具:碗、筷子、糯米、红包、白蜡烛、白酒。他解释准备红包是在遇到“鬼”时,用来打发他们的,其它的则是用来通灵的。最后,大家还协定,依次参观佛图关闹“鬼”的地点,分别是女厕所、凉亭和二崖坎。
厕所:没有听到谁哭泣
晚上9点,在清点过探险人数后,大家踏入了佛图关公园南门,此时夜幕已将整个公园笼罩在黑暗之中,在“老山”的带领下,大家开始沿着一条蜿蜒的石板路行进,借着部分网友携带的电筒的微光,才能隐约看见脚下的路。“这就是网上盛传的曾发生过碎尸案的女厕所,传说每晚这个女子的冤魂还会在里面哭泣”,当大家走到园内一个厕所旁边时,一名网友讲述了他从网上听来的故事。有3名网友壮着胆子走了进去,只待了很短的时间便跑了出来,当问起是否听到了哭泣声时,几名网友均表示太害怕,来不及细听。
凉亭:没有等到红衣女子
“某日凌晨,一男子醉酒后路过凉亭时,看见一红衣女子正站在黄葛树下,他不禁多看了几眼,但之后他发现自己怎么也下不完这里的梯子,直到他碰到了公园的管理员,他才得知数年前此处吊死了一个穿红衣裳的女孩。”在大家又徒步行走了10分钟后,一行人沿梯子爬上一个修在黄葛树旁的亭子后,“老山”要求所有人灭掉电筒,但大家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传说中的红衣女子。
二崖坎:走进草丛无发现
“我们等会就去冤气最重的二崖坎”,“老山”建议大家在凉亭上玩通灵游戏,但网友们均不敢尝试,随后他便带着大家步行了20多分钟,一群人跟着“老山”到了二崖坎下,记者看到,此处有一壁悬崖,一男网友说他在网上看到此处经常有尸体从悬崖背后被抛下来。该网友话音刚落,草丛中竟传出一声闷响,不少网友都被吓了一跳。“只能点蜡烛去看这些东西。”“老山”和两名男网友点着白蜡烛走进了草丛中,却什么也没发现。随后,他准备带领大家进入旁边的防空洞中,但看着洞上“严禁进入”的标志后,许多网友表示拒绝继续探险,结束了此次探险。
发现真相
传言1:女厕所碎尸案
真相:国际村车站发生过命案
网友们经过3个多小时的探险,并未发现什么诡异,那网上那些骇人的传说是从哪里来的呢?昨日记者找到了佛图关公园的一名老员工,50岁的巫光建早在1990年佛图关公园才修好时,便入园负责绿化工作,并一直居住园中,他表示,自己从没遇到过任何灵异事件。他说,自己只听说曾经国际村车站附近发生过碎尸案,他分析很可能是由于命案发生地离公园很近,不了解情况的人乱传言所致,再被人编了个女厕碎尸鬼故事来唬人。
传言2:二崖坎抛尸
真相:塑料女模特当成真人
据佛图关公园园长任财国说,二崖坎上面是某学校学生宿舍和某单位居民楼,每天都有许多生活垃圾丢下来,有一回,一个塑料女模特也从崖上落了下来,任园长分析,可能就是有人将塑料模特传成了真人,才滋生了有尸体落下的传言。
传言3:红衣女拦路
真相:夜夜巡逻不见鬼影
至于红衣女子拦路一说,巫光建说他和同事每晚都要轮流巡逻,从没发现这种事。据佛图关公园园长任财国表示,防空洞是抗日战争时期修来供居民们躲避轰炸的,现在已风化,很容易发生松动垮塌现象,网友进防空洞是非常危险的。根据史书记载,佛图关是在三国时期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所建的关,也许战争的洗礼为佛图关蒙上了神秘面纱,才有这么多人以这里为媒编写灵异故事。
本版稿件
由记者 王薇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