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高考“硬加分”幅度下调
大多数“裸考”生权益保障受关注
王蔚 陈怡
春季开学后,高三年级就开始忙着统计学生的高考加分情况,为填志愿作准备。今年本市调整了“硬加分”的分值,社会的普遍反应是,对绝大多数没能加分的“裸考”考生来说,更能体现出公平与公正。
下调加分成趋势
按教育部的规定,能够在高考时获得成绩加分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自然属性的,如少数民族、归侨、革命烈士的子女等;第二类则是在校内外表现特别优秀的,像三好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以及在各项学科“奥赛”中获奖的学生。这两类加分又称作是“硬加分”。从已经出台的今年各省市高考政策来看,加分幅度的下调将成为一个普遍趋势。上海此次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了“竞赛优胜类”,比如,去年凡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或单科竞赛优胜者可加20分,今年调整后分列出了9个可加20分的奖项和9个只加10分的奖项,其中又以本市的高中英语竞赛和数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加分值减少最为引人关注。
培养特长莫功利
受这次调分影响最大的要数“文艺特长生”了。“全国及上海市文艺竞赛个人一等奖或前三名”以及“上海市学生艺术团(重点团)优秀团员”两项,从去年的高考加20分下降为今年的加10分,而“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一般团)优秀团员”的加分,则由10分下降5分。
有人提出,这样大幅地减低加分值,会不会影响到中小学生参加业余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对此,两年前曾受益于此项加分政策的现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合唱团团员小陈说,加分的减少是件好事,这样能促使同学寻找和坚守自己真正的兴趣。新中高级中学校长徐阿根表示,减少特长生加分能进一步保证高考的公平与公正,学校不能一味地以功利态度来培养学生的特长。
争议焦点在公平
在高考中出现有人“加分”、有人“裸考”的现象由来已久,也一直饱受争议。徐阿根校长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给少部分人的高考加分并不可取,真正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目前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方式获得机会。
建青实验学校校长吴子健则提出,高考加分政策作任何调整,都应该建立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高校发展和中学教育都应该考虑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此次调整加分值的效果,以及对中学素质教育的导向,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本报记者 王蔚 实习生 陈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