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股市暖风频吹时,依旧有部分市民更青睐于更为稳妥和专业化的理财渠道——银行理财产品,记者昨日在中信银行阳光支行就看到有市民在咨询理财产品的情况。但在变化了的市场环境中,怎样判断产品投资前景呢?对此,理财师们提醒市民,牛年里,宏观经济环境已与去年有很大不同。
经历了去年的熊市后,投资者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动向、关注风险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调整收益预期。
据不完全统计,1月份国内29家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仅208款,较去年12月下降了52.29%。下降背后,除假期因素外,不乏国家政策逐步落实的影响。由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信贷政策在近几个月得到了贯彻落实,信贷增长迅猛,极大遏制了信贷与票据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收益来源于企业借款本息的偿还,而步入低息时代激发了部分企业提前还款的热情,由此不但将引发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投资者也将面临再投资的困境。
尽管1月到期的659款银行理财产品中,有86.80%的理财产品实现了预期收益,但投研机构普益财富分析认为,经过2008年快速发展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客观上也需要研判、调整与蓄势,银行也需要寻找市场中新的理财热点。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实现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6个月和1年期为主,意味着该部分理财产品的发行期为全球联手降息之前。而由于宏观经济发生变化,各投资货币的基准利率被多次调降,同时国内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定期存款利率被数次下调。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陈金红表示,后继发行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明显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大。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适当降低收益预期。 (来源:长沙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