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家电下乡”的奶酪?
家电下乡幸运了谁
自2007年12月起“家电下乡”在河南、山东、四川进行了试点后,从今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开始全国推广。可最近,在“家电下乡”官方网站上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一方面有农民消费者投诉某些“家电下乡”产品价格过高,质量没有保证,同时也有“家电下乡”经销商投诉“进价太高,赚不到钱”。
本来,家电家乡是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采取的一项积极举措,是能够给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带来实惠的“德政工程”,可是,现在竟出现了农民不满、商家抱怨的情况,如此真让人不解,既然农民和商家都感到没有得到好处,而国家又实实在在赔进去了13%的补贴,那么,究竟是谁动了家电下乡的“奶酪”?
根据要求,有关家电下乡产品的性能参数及最终零售限价都公示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官方网站上,以便接受公众监督,同时,投标机型的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同期同型号产品的市场售价。根据这一要求,家电下乡应该能够办成人民满意的“放心工程”。
可实际情况是,不少网友在家电下乡的官方网站投诉反映某些“家电下乡”产品的价格比购物网站上的产品价格高不少,如“创维26L16SW官方网站公布的价格为1950元,而购物网站上的价格为1799元”,因此消费者怀疑有人在打着家电下乡的幌子欺骗农民。更主要的是,冰箱、彩电对农民来说都是大件物什,相对价格而言,他们更担心的是质量问题,因为谁也不愿意花了钱买到的却是残次品。
但是,经销商也心存“苦衷”,因为“家电下乡”的电器都是国家定好价格的,加之中间代理环节过多,赚头不大。商家肯定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在此种情况下,羊毛出在羊身上,为实现销售利益最大化,商家在销售中形成了一个“潜规则”,把售出去下乡家电的“产品标志卡”抽出来,找个农村的朋友去拿国家补助的退款,再把本来应该优惠的电器按正常价格卖。
这实在是一桩“不错”的买卖,相信如此销售,商家不但不会再抱怨,而且肯定会赚个钵满盆盈,但是,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本来是一项“利民”工程,现在却办成了“损民”工程!
笔者认为,“家电下乡”工程中之所以出现商家不满、农民利益受损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该工程在一些地区具体实施中走了调、变了味,在生产、销售、购买及财政补贴等各个环节中存在不少漏洞,企业以次充好、商家违规谋利、程序把关不严等问题在一定领域存在。更主要的是,相关企业、部门没有树立群众至上理念,没有认认真真执行上级的“惠民”、“利民”政策,甚至借“家电下乡”之机捞一把的思想在一些人身上大有体现,最终才导致群众怨声不断、农民利益不保的情况。
所以,防止“家电下乡”中的政策“梗阻”现象,必须加强中标企业资格审核,严格销售网点质量确认,缩短销售链条,进行从严的全程监控,堵死产、供、销、补各环节中的漏洞,杜绝不法商人销“假家电”、 搞“假下乡”(商家所实施的“潜规则”),避免农民利益受损害,使“家电下乡”工程真正成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郭安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