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官员:面向困难群众推出的公益性岗位,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本报广州2月18日电(记者林洁)记者今天从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失业高校毕业生和大龄失业人员、大龄农转居失业人员、低保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随军配偶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残疾劳动者一起,被列入“困难群体”。
自今年5月1日起,广州将统筹全市所有公益性岗位,用于优先安置本市的困难群体。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介绍,制定这一办法,主要是为了适应广州市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需求,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所谓公益性岗位,是指纳入市或区级财政投资,并由相关政府部门管理的非编制服务性岗位,主要包括五类:本市各级党政群机关单位的门卫、保洁绿化等后勤服务岗位;市政公共设施、设备管理等公益性岗位;社区公共服务性岗位;政府特许经营的书报亭等公共服务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服务的就业岗位。
目前,登记在册的广州户籍失业大学生大概有1万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学生未能成功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此次劳动部门推出的公益性岗位,绝大多数属于后勤服务或公共服务项目,与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有很大的差距。
崔仁泉说,现在大学生就业有困难,但大学生有其独特优势,应在竞争中争取就业。尽管把失业大学生列入困难群体,但公益性岗位适合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并不多,“这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开发公益性岗位将成为安置本市就业困难群体的主渠道。”崔仁泉说,将加快建立公益性岗位申报和安置定期通报制度,确保这个办法能按时实施,最大限度地化解金融危机对该市就业的影响。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