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2月22日电(记者张芽芽 海明威)离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康定,沿着川藏公路驱车100多公里,就是辽阔壮美的塔公草原,藏族牧民世世代代在这里游牧为生。
游牧的日子听起来浪漫,过起来艰辛。
“附近没有医院、学校,我们全家和父母一起住在帐篷里,冬天又冷又潮湿,遇到刮风下雨,更加难过。”32岁的卡西翁姆说。
4年前,卡西翁姆一家搬到了塔公乡政府附近的牧民新村,临近公路干线,交通便利,两层的新建藏式小楼、通村的平坦公路、太阳灶和配套电力设施,让他们的新生活十分惬意。
卡西翁姆13岁的大女儿四朗村措在牧民新村附近的塔公小学接受藏汉双语教育,不仅学费、课本费全免,中午休息时她还能回家吃饭,看两眼她喜欢的电视剧。
周边的生活设置相当完备,离菜市场、医院都不远,几分钟脚程就到。卡西翁姆说,住在草原上的时候,根本没有菜市场,需要骑马两个小时才能找到医院,“现在真是方便太多了”。
卡西翁姆一家和50多户邻居原本素不相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塔公乡牧民中的无畜户或是少畜户,居住的牧民新村是四川为藏区牧民推行的定居行动计划示范点。
千百年来,牧民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中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正在尝试为牧民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融入现代社会。四川正在实施的藏区牧民定居计划就是其中一种努力。
四川省日前公布了定居计划的总体规划,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180亿元,在29个牧区县规划建设1400多个定居点,改变9.9万户、48万未定居和仅有简易固定住所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定居以后,牧民的后续发展是规划着重关注的问题,有关方面计划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和项目倾斜安排,有重点地加快定居点配套产业发展,优先发展旅游、特色畜牧业等有利于牧区长远发展的产业。
在塔公乡的牧民新村,村民发挥特长,联合成立了牵马队,在附近的马场接待游客骑马,集体牵马、集体分钱。卡西翁姆说,一个人一年能分到六、七千元。这在当地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
卡西翁姆的丈夫旺甲在村民集资开的采砂厂里帮手,工作繁忙。“村里说了,今年我们附近要修路,砂厂的生意肯定好,每户明年能分6万块钱。”说起砂厂的前景,卡西翁姆不由得兴奋起来,语气十分期待。
传说中,文成公主入藏时经过塔公,她带来的释迦牟尼塑像喜欢上这里,不愿意走了,塔公在藏语里的含义就是“菩萨喜欢的地方”。塔公寺供奉有文成公主塑像,成为藏汉民族交流的纪念。
今天的塔公,不仅是传说中“菩萨喜欢的地方”,还是牧民喜欢的地方。
“住在这里我们很高兴、很满意。”卡西翁姆说,她最重视的孩子读书的问题解决了。谈起两个女儿她总是很高兴,她们都很聪明,大女儿已经会帮她做糌粑,小女儿才3岁,看奥运比赛时自己会喊:“北京加油!奥运加油!”
她说,能够有条件好好念书,相信两个女儿将来都会有好的前途。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