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亲历
本报记者 刘建
前不久,上海市疾控部门对部分超市购物用具消毒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一些超市中购物篮、购物车的霉菌检出率高达近76%。
当记者将这一信息告诉正在超市购物的秦女士时,她有些无奈地说:“有时候想想是很不卫生,但从超市买的东西基本上都有包装,不会直接入口,应该没问题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这一检测数据令人咋舌,但不少消费者要么对超市公用购物工具存在的污染知之甚少,要么和秦女士一样心存侥幸。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消费者不良的购物习惯,又造就了新的“污染源”。
公用购物工具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2月21日是周六,家住上海浦东南路的市民黄女士和家人一起前往附近一家大超市购物。准备结账时,黄女士无意中发现放在购物篮底部的一条浴巾上竟然粘着一团鼻涕。
许多到超市、大卖场购物的市民都有过和黄女士类似的遭遇。正在一家超市购物的胡女士告诉记者,超市购物篮和手推车底部都很脏,有时篮缝儿里还夹着垃圾。她常拿超市的促销广告纸垫篮底。“有时买了熟食,拿回家发现薄薄的塑料袋外粘着脏乎乎的东西,看了就没胃口。”
记者在暗访中也发现,不少超市购物篮藏污纳垢,成了名副其实的“垢污篮”。
在虹口区一家大型超市记者看到,一名进超市的年轻女子在拎起购物篮时,顺手把擦嘴的纸巾扔进了另一个购物篮。
在另一家大超市,一位母亲毫无顾忌地让小孩直接站在购物车里。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她理直气壮地说:“超市人多,孩子走丢了怎么办?”
这家超市保洁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超市里免费试吃的牛奶、饮料和零食等也很容易污染购物车和购物篮,一些顾客往往把不爱喝或没吃干净的食物往购物车里一扔。这名负责人说,他们曾在试吃区增设垃圾桶,但上述现象仍时有发生。
超市工作人员说,手推车和购物篮每天周转率少则五次,多则十几次。超市里客流量大、空气流通不畅,细菌容易生存和繁殖,而且生鲜食品、熟食和日用品混放,也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来自上海市卫生监督部门的抽检结果显示,大型超市手推车、购物篮的霉菌检出率达到75.8%,细菌总数超标率为50.8%,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6.7%。其中,购物篮内面和手推车内表面被污染程度最高,购物篮、手推车的扶手也是污染源之一。
据研究人员介绍,购物车把手每10平方厘米内的菌落形成单位多达1100个,受污染程度甚至超过网吧的鼠标和电梯按钮等。购物用具上不仅会粘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一些传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霍乱等也可能通过这种途径传播。
“目前全国各地超市购物篮、手推车上的细菌污染状况都不容乐观。”复旦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学教研室主任厉曙光说,购物篮上的细菌很容易对食物等造成二次污染,消费者在超市购物,一不小心就可能把细菌甚至致病菌带回家。以常见的大肠杆菌为例,虽然其中的90%是非致病性的,但也有极少数大肠杆菌是会致命的。
法规标准缺失监管者无从下手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大超市购置了专用设备清理购物篮和手推车,但出于消毒清洗成本和顾客使用便利等因素考虑,不可能做到随时清洁。而部分中小型超市几乎从不清洗这些用具,更不用说消毒。
据了解,上海连锁经营行业协会曾倡导连锁企业定期对购物篮、购物车进行清洗消毒。对此,一位超市负责人表示:“定期是多久清洗一次?消毒要达到什么标准?如果没有硬性约束,消费者也没有强烈的诉求,企业的重心仍会偏向于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卫生管理。”
上海市卫生监督所环境与学校卫生监督科副科长莫伟文表示,我国目前尚无商场超市手推车、购物篮等公用购物用具监管的相关法规,也没有这方面的国家卫生标准。
据记者了解,现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此也没有明确规定,超市能否对购物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全凭经营者自觉,卫生部门没有法律依据对超市进行限制和管理。
“对超市购物篮、购物车的卫生状况进行的专项调研目前仅停留在了解情况和警示的阶段,尚无法展开相关的整改和复查工作。”上海市南汇区疾控中心消毒科科长丁承伟告诉记者,这项工作对疾控机构来说“在常规工作之外”,但却事关民生,可以参照公共场所的卫生用品检测标准。
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是,针对超市购物篮、手推车隐藏细菌的问题,上海市卫生监督部门拟在年内出台地方消毒标准、指导规范,以填补监管空白。
本报上海2月22日电
记者手记
针对超市公共购物用品用具卫生管理存在的污染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黄惠敏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提交了“建立超市购物用具定期消毒制度”的书面意见。黄惠敏认为,如果制定、推出超市购物用具的卫生标准尚需一定时间周期,那么当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督促超市加强对公共购物用品用具的定期消毒,保障公共卫生。
“购物篮和手推车的保洁,是超市经营者义不容辞的"分内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认为,国家不可能对涉及公共卫生的各行各业、每个领域都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在卫生法规之外还应该有行业规范,超市应该普遍建立购物篮及推车等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