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洋溢着暖意 ——四川地震灾区群众温暖过冬纪实 新华网成都2月23日电(记者海明威)在冬天里,四川地震灾区群众能否吃得饱、穿得暖?他们自己搭建的简易过渡房能否抵御寒风?灾区的人们年过得怎么样?这些问题一直牵连着全国人民的心。
记者在灾区采访、调研时看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坚决贯彻和各对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深情关爱中,四川地震灾区的干部群众发扬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百折不挠、自力更生,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地度过了寒冷的冬天,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
政府的决心 百姓的智慧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就开始为受灾群众的过冬问题而未雨绸缪。地震发生后不到10天,从祖国各地发来的一批批活动板房的建筑材料就和应急帐篷一起,源源不断地运往四川灾区。
人们难以忘记,那酷暑中,来自各对口支援省市建筑工人们挥汗如雨的坚强臂膀。担任山东援川前方指挥的曲建波曾经看见一位工地监理拄着铁锨站着睡着了,正要发火的他,在得知这位监理为了赶工期已经四个通宵没有睡觉的情况时,不禁泪流满面。
在2008年冬季到来之前,42.86万套可供越冬居住的活动板房就在灾区矗立了起来,这奇迹般的速度让世界惊叹。
都江堰市“勤俭人家”板房社区安置了1.2万多名受灾群众,是四川地震灾区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今年春节,这个社区的板房屋檐下挂满了大红灯笼,门口贴上了春联,充满节日气氛。
78岁的石玉琴老人住在“勤俭人家”东区25栋,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她的3个子女全部遇难。“社区担心我在板房里受冻,给我发了电热毯、棉被和棉衣,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也常来照顾我,这个冬天还是暖乎乎的。”石玉琴老人说。
活动板房的数量毕竟有限,它也不能有效满足高寒地区山区居民分散居住的生活习惯。对此,基层干部群众开动脑筋,想出了“土办法”。
从地震后的第二个月开始,一种被称为“叉叉房”(农村自建过渡房)的房屋就逐渐在地震灾区的农村“遍地开花”。目前,在四川灾区有53.02万套农村自建过渡房发挥着作用。这种房屋外表虽然简陋,但挡风御寒的效果不错,让人不得不感叹灾区百姓的智慧。
记者在农历大年29住进了汶川县龙溪乡龙溪村的一户自建过渡房里。这个村海拔2000米,当天夜晚最低气温为零下10摄氏度左右。记者睡了一夜,除了清晨感受到了潮湿所带来的寒意外,总体还算安稳、暖和。主人向记者揭示了“秘密”:过渡房的“墙壁”从里到外依次是塑料布、草垫、木夹板、牛毛毡、棕垫、油布……层层叠加,因此防风、防雨性能不错。
在四川地震灾区,政府为每户自建过渡房的受灾群众提供了2000元的建房资金,并提供了相应的建筑材料,这使得农村受灾群众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修建起暂时的“家”。
驱散严寒离不开一颗颗炽热的心。2008年10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一场规模宏大的“暖冬行动”在全国范围迅速开展。为灾区捐赠一床棉被、献出一套绒衣……凝聚着全国人民爱心的一批批物资如潮水般涌入灾区。
利用这些爱心物资以及财政投入,在去年入冬前,四川省就已筹集发放棉被399.1万床、棉衣490.2万件、烤火炉等取暖用品47.7万个,保证了受灾群众每人至少有1床棉被、1套棉衣过冬。四川还专门安排了1万床棉被、1万套棉衣和部分取暖用品用于解决重灾区中学寄宿学生的御寒问题。此外,省里还提前储备了10.87万床棉被,准备用于高寒、偏远地区防范严寒天气。入冬不久,四川各级财政又安排了2.15亿元,采购棉被71.73万床、棉衣21.2万件、取暖用品31.5万件,以备充分满足群众越冬需要。
以汶川县的山区居民为例,当地群众在政府发放和自己添置越冬物资后,平均每人拥有两床棉被、一套棉衣,平均每户拥有一床电热毯,因此,安全过冬不成问题。
此外,为了确保高寒地区过渡安置房的百姓过冬安全,四川省各级政府还在入冬前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临时过渡房保暖改造专项行动,发动干部群众分别采取盖草敷泥、加筑土墙、围彩条布、钉装木板等,让过渡房真正成为了灾区百姓能够挡风遮雨的“家”。
艰辛的寒假 成长的磨炼 临近春节,龙溪村沉寂多时的宁静被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声打破了。
校舍的毁损,导致村里50多名中小学生分别奔赴广东、山西、四川宜宾等地异地复课。灾后的首个寒假,孩子们回到了父母身边,也生平第一次住进了简易的过渡房。
面对这个陌生而狭小的“家”,陈杰、陈敏、陈欢三个小姐妹多少有些难过。这个寒假,也许不能让小伙伴们来家里做客了,也许不能到学校操场跳橡皮筋了,也许不能随便去亲戚家串门了……但孩子们变得更懂事了。
15岁的陈杰是老大,短暂的忧愁过后,她就带着两个妹妹开始筹划如何度过这个特殊的寒假。她们选择了为父母分忧。于是,接下来的寒假,每天都是这样重复着:
清晨7点,龙溪村的天还没亮,屋外仍然寒气逼人,但陈杰和二妹就起床了,帮助妈妈烧开水、准备早饭。吃过早饭,还要陪妈妈去应急管道旁挑今天喝的水,妈妈背着沉重的水桶,爬坡吃力,姐妹们要在旁边扶着、护着……一直要忙到上午10点钟,才有功夫开始写作业。下午,高原的阳光暖洋洋的,陈杰一家有了空闲的时间,可以在过渡房门前晒晒太阳、喝喝茶。这个时候,小姐妹们也没闲着,把房前屋后扫得干干净净。而到了晚上九点半左右,给父母盛洗脚水的事总是陈杰来完成,两个妹妹则很自觉地到里屋为一家人铺床。
对于孩子们的表现,爸爸陈仕学对记者说,他觉得孩子们更懂事了。“现在家里条件差,希望对于女儿们也是一种锻炼,这样她们以后出去读书和工作就不会让我们担心了。”陈仕学对记者说。
陈仕学说,在这个寒假,他还要教会女儿们一个道理——懂得感恩。
在外地读书的日子里,孩子们受到了与她们结对子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们的热心照顾,身上穿的羽绒服,都是这些好心人给买的。知道她们要回家过年,这些好心人还塞给女儿们大包小包的土特产,让她们带给爸爸妈妈尝尝。对此,老陈感动得流了泪。
“可得学会感恩啊!”老陈说。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让妻子多绣几双带有羌族传统纹饰的鞋垫,还准备了当地的特产——核桃、花椒等,让女儿开学后带给那些好心人。
渐绿的枝头渐浓的希望
目前正值一轮冷空气来袭,四川各地的气温又普降了不少。但是,春寒阻挡不住绿油油的新芽在灾区大地的枝头绽放,春天已经悄然而至。
陈仕学说,开春了,他也要开始准备修建新房了。依靠政府提供的1.8万元重建资金,再去银行贷点款,虽然资金紧张一些,但问题不大。
冬去春来,一排排永久性住房如今正在四川灾区拔地而起。目前,灾区永久性农房重建已开工建设109.4万户,其中竣工56.3万户,占需重建的45%。221.32万户一般损坏农房已全部完成维修加固。全省城镇永久性住房重建已竣工1.2万户,占需重建的2.95%,在建6.1万户,占需重建的15%,已完成维修加固26.37万户。
四川省人民政府在今年1月15日四川省“两会”上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力争今年9月完成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年底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
此外,四川省还预期今年要在经济社会方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主要目标任务的72%。
四川社会各界正齐心协力、狠抓建设,力争把灾区早日建成“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美好新家园,让老百姓在下一个冬天里更加温暖,下一个春节更加欢乐、祥和。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