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 B版> B1 时间:2009-02-25 03:32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对于成千上万离开土地外出务工的农民来说,这家企业关了,收拾行装投奔另一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如果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袭来,是否还有足够的岗位为他们提供工作?如果失去工作,又缺乏足够的土地,他们的日子还能过舒心吗?
省总工会决定,在筹资千万元的基础上,加大帮助力度,再筹千万元,为农民工办好十件实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项决定,不仅使广大农民朋友欢欣鼓舞,也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十件实事是否可行?如何确保落到实处?2月22日,记者就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对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郭海亮,请他就逐一解读。
实事之一:组织开展农民工情况大调研,掌握农民工队伍基本情况。摸清外出务工、近期返乡、重新上岗和外来寻找岗位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掌握他们的就业需求、技能状况和具体困难,及时向党政提出数据翔实、可操作的建议。 记者:从工会掌握的情况看,金融危机对我省农民工影响有多大?全省返乡农民工有多少人?
郭海亮:据初步摸底,全省返乡农民工约有百万左右,但确切的数字要到3月底才知道。我们要求各级工会,3月底之前把农民工队伍的基本情况搞清楚:外出就业的有多少、返乡的有多少、丧失土地的有多少、困难的有多少等等。
实事之二:建立一批培训基地,为20万名农民工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每个市、县工会建立一所农民工培训基地,全省工会筹集资金2000万元,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以开工不足企业和半停产企业为重点,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百万职工大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 记者:筹集资金2000万元对20万农民工免费培训,资金有保障吗?从哪些方面进行培训?
郭海亮:资金没有问题。全省各县工会都有农民工培训基地,各级工会都有自己的工作经费和帮扶资金,要求各县级工会拿出10万元,各市级工会拿出50万元,省总工会再拿出500余万元,总共筹资2000万元,对农民工进行免费培训。这项工作,省总工会有关部门将尽快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培训将重点围绕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总体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大力培养一批能够满足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技术工人;结合国家出台的纺织、钢铁、汽车等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以及近期将出台的食品、家电、五金等轻工业振兴计划,分门别类地开展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围绕国家“家电下乡”“农机下乡”“通讯设备下乡”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开展家电农机维修、农副产品加工、商业物流和农村服务业等实用技能培训;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城市和工业园区,积极组织开展权益维护、安全生产、道德法制、城市文明等内容的公共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融入城市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实事之三: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20万条就业岗位信息。与劳动保障部门和用工单位联合,全年每个县工会至少举办3场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为农民工提供岗位信息,积极搭建就业平台。 记者:20万条就业岗位信息从什么渠道收集?用什么办法确保落到实处?
郭海亮:首先有自上而下的全国工会网络,我们的各种信息快捷畅通。另外,春节过后是用工高峰,每年这一时期各县工会都要举办专场农民工招聘会,每个县工会要提供2000个以上的岗位信息。今年的专场招聘会更要加大力度,积极与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合作,资源共享,全省提供20万条就业岗位信息不是难事。
实事之四:实施就业援助,帮助10万名农民工就业。与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建立联网联动机制,通过动员企业特别是劳模企业提供岗位、联系公益性岗位等,全省平均每个市工会全年帮助1万名左右的农民工实现就业。通过为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小额贷款服务,积极支持农民工个人或集体进行自主创业,每个县工会至少扶持一名创业带头人,带动至少10人就业;全省工会扶持百名农民工创业带头人,带动千名农民工实现就业。 记者:什么叫劳模企业?平均每个市工会全年帮助1万名左右的农民工实现就业的目标能落实下来吗?
郭海亮:劳模企业涵盖范围很广,企业负责人或集体受过国家、省、市、县等各级表彰的,都是劳模企业。面对困难,我们号召劳模企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提供岗位,带头不减薪、不裁员,为其他企业做出表率。
各县工会都有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其中就业帮扶是常年重点工作之一,许多县每年都要举办好几场招聘会,工会联系当地企业就要解决一大部分农民工就业。有的工会还承担着给外地用工单位输送劳动力的任务,如长治市总工会连续几年都要向外省输送农民工,已输出18批近万人。再如朔州、阳泉两市,每年都要解决数千名农民工到外省就业。
记者:在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的过程中,工会还能做什么具体工作?
郭海亮:工会可以提供担保借款,也有工会系统的小额借款,可为创业者提供5000元—20000元的借款;有的工会还开展了为创业者送工具行动,比如,给有创业意向的职工送压面机、理发工具、蒸饭笼屉、爆米花炉子等,供其从事小本生意。
实事之五:开展“关爱农民工行动”,加大帮扶困难农民工力度。对因大病、子女上学、失业造成生活困难的农民工进行生活救助,协助当地党政部门确保不让一户农民工生活过不下去,确保不让一个农民工子女上不起学。 记者:困难农民工如何界定?具体帮扶标准是什么?
郭海亮:困难职工群体包括,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救济后生活仍十分困难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虽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难等原因,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职工;因各类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近年来,许多市在对困难职工救助时,已把农民工包括在内,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实现全覆盖。
比如说,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全省除忻州、吕梁、运城外,其余8个市已推开这项工作,参加职工人数达到153.98万人,去年一年补助大病职工6296人、2503.3万元,解决了许多人的燃眉之急。每个职工全年只要缴纳36元就能得到数额不等、最高5万元的补助金,对社保进行了有效补充。今年要把这项活动推广到农民工当中去,对农民工有大病的进行救助。
实事之六:以“稳岗位保工资”为重点,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工会与企业、职工的“共同约定行动”,督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做到不裁员、不减薪,努力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和工资水平,同时,切实维护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权益。 记者:什么是“共同约定行动”?有哪些企业开展了这个行动?
郭海亮:一方面是工会组织职工与企业约定:做好本职岗位工作,促进企业发展,主动承担企业困难情况下职工应尽的义务,与企业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共克时艰渡难关。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到不裁员、不减薪,积极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维护职工权益。我们要求所有企业工会都开展“共同约定行动”,目前,好多企业都这样做了。比如,国企有太钢,民营企业有安泰、美锦、华宇等,在减产压缩的情况下,他们承诺职工不裁员,轮岗参加培训。
实事之七:帮助农民工追要欠薪,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联合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开展为农民工追要欠薪活动,确保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到位。 记者:工会采取什么措施追要欠薪?
郭海亮:工会有维权热线,从2001年元旦春节开始,全省工会组织每年都要帮助农民工追要欠薪,每年追要金额都在一两千万。接到农民工欠薪举报后,先由当地工会协调,协调不成就和媒体一起前去商谈,再不成就由劳动厅执法大队上门检查,监督的、法律的、舆论的等各种力量整合并用。2008年,我们加大了力度,与多家媒体和劳动厅执法大队联合,借助社会资源,帮助6505名农民工追要欠薪1162.7万元。今年大批农民工返乡,可能会产生新的欠薪情况,今年这项工作还要加大力度去做。
实事之八:加强“职工书屋”建设,改善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全省新建一批“职工书屋”,深入开展“为农民工送文化”活动,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记者:“职工书屋”建设什么时候开始?
郭海亮:这项活动始于去年,今年加大了力度、丰富了内容。今后突出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建,比如:建筑工地、社区、乡村街道、工业园区等。
记者:书屋建设的资金由谁出?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郭海亮:从2008年至2010年,我省要在各地建设105个“职工书屋”示范点,省总工会连续3年每年投入70万元,为每个示范点下拨2万元配套资金,全总为每个示范点投入2万元的书籍,市级工会或产业工会为每个示范点投入2万元的配套资金,合起来每个示范点有6万元资金。
“职工书屋”示范点的建设标准为:藏书量3000册、报刊2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80种(张),有可上网电脑,由同级工会调配1-2名工作人员从事日常管理。今年将把书屋的建设重点分布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计划在去年建成500多个的基础上,全年再建300个“职工书屋”。
实事之九:组织农民工积极投身“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立功竞赛活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组织农民工广泛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引导他们争做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岗和创新型班组,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深化劳动竞赛活动,大力选树表彰一批农民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记者:为什么要在农民工中开展这项活动,如何开展?
郭海亮: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为激发凝聚农民工的智慧力量,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他们的作用。要组织广大农民工投入竞赛活动中来,特别是要在重点工程中开展竞赛活动和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把工人先锋号的旗帜插在农民工集中的工地上、插在重点工程的工地上,做到“哪里有重点工程,哪里就有劳动竞赛”。要组织农民工参加全省开展的职工技能大赛和女职工技能大赛,选树一批农民工的技术能手典型,表彰一批农民工先进集体。
实事之十:做好农民工入会和会籍管理工作,巩固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加大农民工源头入会力度,2009年全省新发展28万名农民工会员。推广和完善农民工“一次入会、持证接转、全国通用、进出登记”的会员会籍管理制度,畅通农民工会籍接转渠道,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会员不减少、不流失。 记者:农村为什么要建工会?做好农民工入会和会籍管理工作的意义何在?
郭海亮:在农民工输出地的乡镇和村建立工会组织叫源头建会,不但要源头建会,还要源头入会,即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劳动隶属关系,在户口所在地加入工会,这样可以从源头保证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从一开始就组织到工会中来。
针对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情况,今年我们计划开展“农民工入会专项行动”,畅通渠道,方便农民工入会和接转会籍,各级工会要把“有困难找工会”的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采取对农民工会员优先培训、优先介绍再就业、优先享受帮扶救助等有效措施,体现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增强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确保农民工会员队伍稳定发展。
本报记者 孟银凤 尚慧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