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 本周,“蒙牛特仑苏事件”持续受到网民追踪和热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则引起网民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关注;而广电总局等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医疗和药品广告监管工作的通知》,再次使明星名人代言虚假医疗广告问题成为网议热点,网民希望此次治理能见真效。
网民热议“蒙牛特仑苏事件”
近期,蒙牛公司的“特仑苏”牛奶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引起网民高度关注。有报道称,卫生部会同多个部门组织卫生、营养、毒理、食品、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对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进行了研讨,认为其没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相当多的网民对专家有关“没有健康危害”说法持质疑态度,希望政府早日查清并公开真相,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交代。
急于认定“OMP无害”很有害
大多数网民表示,卫生部等部门迅速组织专家对蒙牛特仑苏进行研讨,并快速得出结论称特仑苏里添加的OMP对健康无害,仿佛蒙牛的错只是错在没有事先报批、违反了《食品卫生法》上,这显然是一个难以让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结论。有网民质问:这个结论经过了实验、试验吗?又有哪些专家参与了实验和试验?专家说“产品具备新西兰食品安全署出具的安全证明”,这就能证明OMP是安全的吗?如果有新西兰的安全证明就可证明安全,那我们国家还要质检局干什么?还要《食品卫生法》干什么?
有网民指出,两年前就有人对特仑苏奶添加OMP的安全性提出过质疑,可国家质检局直到今年2月才发公函责令蒙牛禁止添加,这不禁令人质疑质检局在关系到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反应为什么会这么迟缓。而另一些网民则表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几个部门组织专家为OMP无害正名,难免有为蒙牛特仑苏洗脱“罪名”之嫌。
网民关注如何处罚“蒙牛”
有网民称,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是想喝牛奶,喝单纯的牛奶,喝“科技含量”不高的牛奶。难道就没有人能保证让我们这么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难道真要逼着我们每人都去养头奶牛?
不少网民指出,之所以这些无良生产商热衷于把奶搞“浑”,说到底是这些所谓“创新”能从消费者口袋里“掏”走更多的钱。网民表示,现在不管OMP有毒无毒,添加它都是违法的,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对于虚假宣传的,不仅应该没收非法所得,还要处一到五倍的罚款。我们将关注政府如何处罚蒙牛。希望对这样违法、撒谎的企业重罚。不重罚,不足以遏制违法,不足以让不诚信的企业长记性。
网民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日前,国务院出台的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七条措施,引起网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热议。网民指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经济发展后劲,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全社会都有责任来关心这件事情。网民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并不高,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体现的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要求,还是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有网民表示,国务院出台七条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毕业生的关怀,让为找不到工作而苦闷的学生们看到了希望,有了信心。但是,光有写在文件上的措施还不够,希望看到真正将措施落到实处。
有网民提出,在国家和政府千方百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大学生应该调整心态,改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不少网民建议大学生不要都挤在大城市,应该到中西部和基层去寻找发展机会。
网民支持禁止演员和名人做医疗广告
据2月17日媒体报道,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16日联合下发通知,禁止聘请不具备执业资质的人士担当医疗、健康类节目的嘉宾,严禁演员和社会名人主持医疗、健康类节目。网民纷纷表示,通知真是大快人心,我们早就对充斥于屏幕的虚假广告深恶痛绝了。这一通知的下发,不仅为根治电视顽疾开出了一剂良方,而且为广大人民群众清除了一些可以称得上是噪音的“精神垃圾”。
网民说,诚信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可现在许多明星大腕在电视上睁着眼睛说瞎话,明明自己没用过的商品,却说如何如何有效。为了钱,不惜出卖良心。不仅在人们心中造成很恶劣的影响,还让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希望此次治理能见真效。
网民指出,监管医疗药品广告,要把监管的重点放在监管电视台上。希望中央台带头,给地方台做好榜样。还有网民表示,现在是法制社会,对于帮骗子做骗人广告的演员和社会名人,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瞭望》新闻周刊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