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对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中央结合最新形势,提出更为严格具体的能力要求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董瑞丰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完成重大任务、解决复杂矛盾,需要各级干部以高标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着眼于未来十年的治国理政要求,各地各级党政干部应当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具备把发展潜力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
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和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谢志强教授。受访专家指出,中央的要求直指当前领导干部能力短板,具有明确针对性和导向性;干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当前应特别注重破解发展难题、服务人民群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
能力建设指向更明确
2002年的十六大,对领导干部能力提出五方面的明确要求,即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两年之后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从党的角度对执政能力进行了全面阐述。
“这是中央对领导干部能力的基本判断和要求”,刘春说。此后,无论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率先垂范,还是从干部培训体系的完善来看,对领导干部培训的力度大为加强,更多后备干部被纳入到培训计划。但尽管如此,“能力的不适应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谢春涛说,从此前对领导干部的无记名问卷调查来看,对照中央提出的几方面能力要求,领导干部的自我评估总体并不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
以科学发展的标尺衡量领导干部能力,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一些基层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也面临权小责大、“小马拉大车”的客观困难。有的着眼自己一亩三分地,不能从全国大局考虑;有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开拓适合当地实际的新的发展方式;有的协调利益关系能力不够,不能合理分配发展资源,始终无法突破瓶颈;尤其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有的干部举止失措,应对无术;等等。
谢春涛因而指出,当前对领导干部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针对更加明确,与近期形势的一些变化也都直接相关。因此,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加强与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规则新技能的学习,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注重研究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的典型案例,提高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
对后备干部,更需要科学制定培养锻炼计划。专家指出,计划中应统筹安排好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根据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向和主要不足,缺什么补什么。后备干部3年内至少参加1次干部院校主体班次的培训。
更新专业知识能力
近年来,中央党校培训领导干部时汇总了一些各级干部关注的关键问题,其中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何提高行政效率等热点,也有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工转移就业等大量一线难题。
从汇总的问题看,专业知识能力欠缺,制约了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专家列举出一些明显表现:
现代金融、现代科技、国际经济、法律法规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储备不足,首先削弱了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仅西部地区一些干部因此不能有效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东部地区一些干部在面临外贸出口下降、外资撤离等新问题时,也因相应知识能力不足而表现出束手无策。谢志强指出,经济危机下,特别要有对现代经济的理解,才能对市场作出正确判断。
其次影响干部的战略性、前瞻性判断。科学决策建立在充分掌握、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刘春说,比如一些现代金融知识,普通公民可以不了解,但领导干部如果一无所知,肯定会制约其相关决策的水平。
与本职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掌握不足,还限制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服务群众的能力。谢志强指出,基层干部中,学工科的领导经济工作,学文科的领导农业工作,今天广播局长明天招商局长,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就难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难于履行好服务群众的职责,久而久之导致矛盾的积累。
以城乡统筹为例,谢志强说,领导干部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理念,还要通过具体的案例考察,掌握协调利益关系的具体能力、推动城乡统筹的具体路径。江苏某县财政收入很高,但当地领导干部仍感觉城乡统筹推进乏力,在组织去成都考察学习后,感觉收获很大。“有钱不一定能把事办好,没钱不一定办不好事。”谢志强总结。
对法律法规熟练程度不够,导致依法执政能力不足。刘春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依靠政策动员社会,还不善于熟练应用法律法规,处理一些重大事情力不从心。谢春涛指出,有的基层领导干部甚至连依法执政的意识都很淡漠,与群众显著增长的维权意识相违背,一些违法行政行为很容易引发矛盾,冲击社会稳定。
按照中央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队伍中要有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建、外事、军事需要的各类有效干部,特别要有一批具有全局意识、战略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专家表示,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院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业务培训,掌握做好工作必须具备的新知识新本领;适时调整业务培训内容,开展各类急需领域的后备干部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到国(境)外培训。
谢志强说,近年中央党校开展的专题学习班是很好的尝试。比如近期举办的省部级干部关于社保问题专题学习调研,培训内容就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来自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丰富知识结构、加强专业能力、培养全局意识。
加强基层锻炼
针对领导干部中暴露出的学历高、实际工作能力弱等问题,中央强调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实际工作能力不足有多重表现,突出问题之一是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不足。谢春涛认为,市场经济下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利益诉求不尽一致,产生许多新矛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作为执政党的代表能否兼顾各方利益、平衡利益关系的结合点,要求越来越高。
刘春说,与前几代领导干部相比,年轻干部总体来说经历的党内生活特别是重大考验较少,因此有的年轻领导干部在处理复杂局面、个人和大局关系、名利等问题时,容易摆不正自身位置,“说白了,就是仕途太顺以至于浮躁”。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群众工作能力不足。谢志强说,做群众工作能力不足,背后可能有群众意识不够、体制约束等原因,但实践中表现出来,就是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发动群众的能力有待加强。
“本来是给老百姓办好事,但由于群众工作能力不够,不能让老百姓理解支持,结果却办不成事。”刘春说,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通过通俗化的政策解释来组织群众,那么落实中央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就受到很多局限和障碍。
谢春涛认为,一方面要加强领导干部培训中的案例教学,从实际案例的应对中掌握一定工作能力。“比如,中央党校会安排参加培训的干部把自己在领导岗位上感受最深的案例、经验提出来,供大家相互交流。由于是在支部等小范围内交流,领导干部一般都很坦诚,提供经验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成为干部提升工作能力很好的范本。”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领导干部实行台阶式选拔培养。谢春涛提出,要坚持多岗位锻炼、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比如,地方一把手的后备干部,应有计划地安排到下一级担任一把手工作职务;对缺乏艰苦环境锻炼的干部,要安排到艰苦困难地方或急难险重任务中接受考验;对缺乏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要安排到基层和一线锻炼;对经历相对单一的干部,要加强岗位轮换,增加多岗位领导工作经验。
应对突发事件考验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或群体性事件应对过程中暴露出的领导干部能力不足,包括多个方面。比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经验不足,面对自然灾害或社会冲突时,就很难第一时间应对并妥善处理,丧失了主动权,导致小事情酿成大事件。
再比如依法执政的能力不足。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端,即是当地基层的领导干部没有依法办事,而在事件扩大的初始阶段,领导干部又没有能力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只能依赖一些老套甚至粗暴的方式。
谢志强认为,基层领导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的一线,遇到的矛盾纠纷更尖锐,暴露出的能力不足更突出。但是,突发事件也考验更高层级干部的能力。比如一些群体性事件处理不好,外在表现是干部工作作风和能力问题,深层次则是利益关系没有协调好、制定政策时没有妥善考虑各阶层利益诉求,后者对领导干部能力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正因为突发事件是对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集中考验,中央强调,在干部选拔时须考察其在应对突发事件等重要关头的表现。
谢春涛指出,在加强领导干部上述方面素质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与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互动的能力。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媒体的作用非常显著,中央也多次强调信息公开,具体落实中,有的领导干部重视网络媒体,充分利用媒体来听取民意、发布消息,但有的领导干部表现比较被动。
“特别是一定层级的领导干部,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这方面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谢春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