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第一贪”尹西才案、全国佛教界高僧仁德大师真假签名案、长期投寄大量匿名信诬陷案等复杂疑难案件,都是由一位检察官运用检察技术打开突破口的。这位检察官就是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文检高级工程师陈方方。
从事检察技术工作20多年来,陈方方办理文检鉴定2000余起、文检复核案件1200余起,无一错案。他用犀利的目光洞察每起鉴定案件中的蛛丝马迹,一个个案件的难点疑点,在他手中迎刃而解。人们形容他在用无声的语言捍卫法律的公正,用智慧揭穿犯罪分子的伪装。
年迈的农民王家振与房地产开发商黄某因各持一份内容不同的搬迁《协议书》产生纠纷,王家振多次状告黄某,均因黄某所持《协议书》上“王家振”签名并经公安部门鉴定是王本人书写而败诉,致使王家振全家老小两年来居无定所。走投无路的王家振经律师指点找到陈方方,要求给予重新鉴定。陈方方受理该案后,发现公安部门的鉴定虽然没有错,但是在《协议书》抬头有一块不易察觉的黄色斑块,经进一步检验发现该斑块是由“退字灵”消退字迹造成的,后经化学和紫外光显现,其消退字迹是“草签”两字,至此他认定黄某持有的《协议书》是签订协议的一份草稿,而王家振持有的《协议书》才是真实有效的。法院以此为据,判决王家振胜诉。法庭上,当王家振老人听完判决结果后,失声痛哭:“感谢检察院的鉴定,还我一个清白……”
由于把文检等检察技术作为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武器,陈方方使检察技术这个长期隐身后台的办案环节走上了前沿。去年6月,一位领导同志批转一封匿名信,要求查清事实,并了解这位长期向中央领导投寄大量匿名信的人的相关情况。陈方方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利用多年的文检鉴定功底,从匿名信的言语内容、方言习惯、文字水平、纸张打印等特征入手,为书写人进行文检“画像”,而且还准确判断出写信人的性别、职业等。根据陈方方的“画像”,很快查找到匿名信的书写人刘某。在大量的事实证据面前,刘某不得不承认匿名信为自己所写。原来刘某有一位亲戚多年前因职务犯罪受到检察机关的查处,刘某从此怀恨在心,便不断向中央领导投寄大量匿名信,诬陷多名检察干警在办案中收受贿赂、徇私枉法等。陈方方运用文检技术侦破的这起案件,不仅还了那些莫名其妙被“举报”的检察干警的清白,也消除了一些领导和单位长期所受到的骚扰。
安徽省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仁德大师真假签名案可以说是与匿名信案件有着相同社会影响的案件。仁德大师是国内知名高僧,真假签名案引起了安徽省委和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当时正值“非典”时期,接到任务的陈方方冒着危险立即赶往九华山,采集仁德大师生前的笔迹样本。虽然他是专家组最年轻的成员,却承担起首席鉴定人的重任,他制作了10平方米600多个笔迹的文检比对表,面对专家组讲述自己的鉴定过程和结果,回答专家们提出的一个个技术问题。最终专家组一致通过了他的鉴定结论,澄清了事实。淮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从锋说,陈方方不仅承担了淮北市公、检、法、司四家的文检鉴定工作,还肩负着反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案件的视听技术工作,省内一些重大疑难案件的技术攻关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办案中屡立奇功。
2005年2月,淮北市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称安徽雷鸣科化公司宣传部长杨瑞杰从北京购买空白发票,在单位报销侵吞公款。在初查中,侦查人员发现杨瑞杰经手报销的北京发票虽然数量多、金额大,但均有董事长张某的签字,签名经张某辨认均表示是自己亲笔所签,该案因此停滞不前。于是,多名职工到有关部门上访,称杨瑞杰与董事长张某相互勾结贪污公款,致使公司上下一片混乱。侦查人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签名送交陈方方鉴定。面对6年来足足三大纸箱的126本会计凭证和数千张发票,陈方方沉下心来,认真细致地检验。在充分掌握张某本人签名习惯特征和签名演变的基础上,抓住杨瑞杰经手发票上张某签名与其本人真实签名一个极为细小的反转笔特征差异,终于作出了30余万元1267张发票上的张某签名均系杨瑞杰摹仿张某书写的鉴定结论,挖出了一起长期摹仿领导签名报销发票侵吞公款案件。立案后,杨瑞杰拒不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在侦查人员出示鉴定书后,其不得不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最终,杨瑞杰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照相、摄像、视听侦查、审讯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等技术,在办案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这个背景下,陈方方又被公认是办案中不可多得的视听技术能手。为防止办案审讯中的违法行为和一些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当庭翻供,陈方方在安徽率先建立起审讯监控系统,对所有审讯实施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操作中,他发现如将这种长达上百小时、冗长繁琐的审讯全程录像资料作为证据提交法庭观看,很不现实。于是,他依据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和办案实践,总结摸索出一套既简短又合法还能反映犯罪嫌疑人交代情景的视听资料证据录制方法。该方法就是在审讯结束后,审讯人依据审讯笔录内容,再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一次综合问话,同时对问话过程进行录像。这种简短生动、声情并茂的审讯录像,作为视听资料证据提交法庭并当庭播放,既有效地防止了被告人当庭翻供,又使在场的观众受到教育,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果。该方法作为淮北市检察机关每个自侦案件“必要程序”已在安徽检察机关得到推广和应用。
针对检察机关在查办大案要案时,常常在临时办案点办案,审讯得不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陈方方就开动脑筋,组装出多套适用于临时办案点的审讯监控设备,使审讯监控由固定装置变成流动装置,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在原淮北市公安局局长卢全新受贿案、原红方集团董事长王宏代贪污受贿案、原淮北市规划局局长孙超受贿案、市国税稽查局张春光索贿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中,陈方方的技术侦破都为突破案件、收集证据、查实犯罪、防止翻供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方方说,行贿人与受贿人往往是一对一,证据很难查证。然而,检察机关在突破行贿人后,受贿人却不承认,常常造成案件“流产”。针对这种状况,他先后拼装、改装、伪装了一部分视听技术设备,在攻破行贿人的情况下,说服行贿人与受贿人接触或通电话,交谈其行贿事宜,他利用该视听技术设备将其谈话内容采集录制,在对受贿人的审讯中,通过适时播放其交谈内容,使受贿人哑口无言,低头认罪,起到了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作用。
陈方方,这位朴实无华的人民检察官,在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搏击中,用无声的语言捍卫法律的公正,用过人的智慧揭穿犯罪分子的伪装,用热情和忠诚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据了解,20多年来,陈方方把办“铁案”、“精品案”作为事业第一追求和人生的最大乐趣。他拍摄现场、物证、赃款赃物、视听资料、尸体解剖、伤情检验、出庭公诉、死刑临场监督等照片15000余张、录音录像资料3000余盘约6000多个小时,利用视听技术侦破贪污贿赂案件16件,一个人完成了别人10倍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