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一九九八年,西藏第一家网吧诞生,一小时收费五十元人民币。那时,中国内地的互联网也才刚刚起步。
十年后,拉萨市的网吧已经达到一百三十多家,上网费跌至每小时两元。
创办西藏第一家网吧的拉萨人扎西次仁当初怎么也不会想到,西藏互联网的发展能如此迅速。现在,拉萨的网吧从最初只能提供收发电子邮件和浏览网页两项服务,发展到也可以看电影、打游戏、聊天、视频对话,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自一九九三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至今,也不过二十六年。这期间,中国网民从无到有,已发展到二点九八亿人,其中也包括了十六万西藏网民。
十六万网民虽不算多,但已经占到西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点八,与三年前相比,其增幅达到百分之八十六,高于同期全国百分之七十二的平均水平。
网络的普及,正在改变西藏民众的生活方式。曾经担任北京奥运圣火登珠峰第五棒火炬手的藏族登山运动员次仁旺姆现在经常往返于西藏与内地之间,但无论走到哪里,上网都是一项重要内容。
“你在百度上搜索我的名字,能查到很多关于我的信息。”次仁旺姆对互联网很熟悉,“我家里有电脑,能上网,有事情上网联系”。
网吧的兴盛还给西藏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二十一岁的藏族姑娘卓玛从五年前就开始学习网络管理,现在,她是拉萨市区北京中路上一家网吧的资深网管。“我十六岁开始在网吧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卓玛的工作是和别的网管轮流值白班和夜班,除包吃住外,每月工资是一千元左右,她觉得这收入还不错。
卓玛所在的网吧叫盛德网城,去年十二月刚刚开业。网城拥有一百七十台全新的电脑,清一色都是十九寸的纯平液晶显示器,这种显示器在中国内地的网吧中广泛应用也没多久,拉萨已经用上了。
在没有网络之前,青藏高原的自然屏障使这里几乎与外界隔绝,但网络改变了这一切。卓玛接触网络之后,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她喜欢在网上看电影,特别热衷于韩国电影,是“哈韩一族”;和中国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卓玛也拥有自己的聊天号码,还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四川的男生,两个人进行了一年的网恋。
互联网对西藏人生活的影响远不止于这些。在西藏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著名寺庙萨迦寺,寺里的佛学院给修行的学僧开设了电脑课,主要学习打字、排版和网页设计等。据说半年后,萨迦寺将推出自己的网站。
萨迦寺的住持班典顿玉说,古老的寺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先进的文化,更符合时代的潮流。
考虑到西藏民众使用藏语文的习惯,官方也一直致力于使藏语言文字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步发展。早在一九九七年,藏文字符计算机编码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获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通行证的少数民族文字。
前不久,科研单位与西藏大学等联合研制出《跨平台藏文办公套件》和《藏文Linux操作系统》。前者方便不同语言、特别是汉语与藏语的转换交流,后者方便藏族民众操作电脑。
承担科研任务的中国科学院专家指出,藏文软件的研发对于消除西藏与内地之间的“数字鸿沟”,方便民众使用现代通讯手段,顺畅西藏与内地信息交流,加快西藏“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促进西藏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