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贸易保护伤害中国
■林 华
新年刚至,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未见消退,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方案中的“购买美国货”附加条款,被世人认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
美国国会参议院当地时间2月4日晚以压倒性的投票口头表决通过了“购买美国货”条款修订案,要求在实施该条款时,履行国际贸易协议所要求的美国义务。
在最近召开的全球多个会议上,与会领导人一致表示,将汲取上世纪30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教训,采取必要手段限制本国贸易壁垒升高。但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选择来看,2009年很可能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急速抬头的高危期。
在面对新的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国际经济生存的环境,并深入分析和研究其对策,面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对策。
贸易保护威胁中国
据称,印度政府1月23日宣布,今后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在目前金融危机之下,此举对中国玩具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据印度媒体报道,1992年到2003年,印度玩具厂商每周从中国进口120万件玩具。尤其到1997年之后,中国玩具一度占据了印度80%的市场。
印度限制进口中国玩具产品也不是一个孤本和个案,法国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总裁菲利普•梅利耶近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称,西方公司应该向中国火车出口关闭市场,因为中国的国内市场正对外国供应商关闭。
这句鼓动性言论出自一个国际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之口,不由让人感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暗流正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涌动,值得人们警惕。
近来,美国对中国频频发难。去年12月19日,美国联合墨西哥向WTO起诉中国,称中国“通过出口补贴来促进中国著名品牌的销售”。12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6票支持、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支持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特定钢管征收高达40%的反补贴税。12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厨房用金属隔板和网架征收高达197%的反补贴税。终裁将在今年5月公布。
中国已经成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去年12月初,欧盟以15个成员国赞成、12票反对通过了对来自中国的紧固件产品征收为期5年平均80%的反倾销税的决议。该决议成为欧盟迄今为止最大的反倾销案之一。此后,欧盟又决定对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的焊管征收5年反倾销税,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税率高达90.6%。
除了欧美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在抬高商品进口的门槛。巴西外贸委员会日前决定,同意受理巴西轮胎工业协会的申请,对从中国进口的公共汽车和卡车轮胎征收每公斤1.33美元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外,印度商工部也宣布,决定开始对从日本、中国、韩国、欧盟、南非、泰国和美国进口的不锈钢冷轧薄板进行反倾销调查。
贸易保护主义是当今全球经济博弈的新形式,对中国外贸的发展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亿至400亿美元。
调整结构积极应对
那么,在面对新的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以及其它的利益随从团体,在最近对中国的一系列的贸易行为中,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种国际经济生存的环境,并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策,面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对策。
为了在源头上遏制这种趋势,专家认为最重要的一剂药方就是实施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通过扩大内需来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进而降低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当前,除了继续扩大主要城市内需外,大力开发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市场已成为新的重点。
面对日盛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出口秩序也亟待改善。中国的不少出口商都是中小企业,其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压价的情况比较严重。这样做的后果是出口数量上去了,但利润却薄得可怜。而且,这样的“窝里斗”也为那些国际采购商趁机杀价创造了条件。因此,中国企业没有必要为了一味扩大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而导致贸易磨擦。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企业也要从中长期的角度优化产品结构,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增加研发投入的力度,大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把营销战略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的轨道上来。通过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来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中国既可以通过双边磋商,又可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贸易纠纷。在世贸规则框架内通过最有效也最不伤感情的方式解决问题,保障与其它国家贸易往来的平稳发展。
最后,要加快地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设。近年来,中国已与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签署了FTA,与澳大利亚、海湾合作组织、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的自由贸易洽谈也正在加紧推进。同时,中国-东盟10+1自贸区也有望于2010年建成。
双赢才是最高境界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已经步入多事之秋。美国国会部分强硬派议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议案,欲对中国采取征收所谓惩罚性关税等贸易保护和制裁措施。
美国部分国会议员将人民币汇率指责为中美贸易失衡和美国国内部分产业岗位流失的“罪魁祸首”,主张中国大幅度提高汇率。且不说此举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不利的影响,它能否起到缓解乃至消除中美经贸失衡的作用也令人质疑。与白宫相比,国会议员更多代表着各自选区的选民利益,往往受限于局部利益,而不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考量和把握中美经贸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将纺织品等产业转移到中国,不过是数十年来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延续。这些产业之所以转移到中国,并不是缘于中国的汇率优势,而是因为中国有大量优秀而廉价的劳动力。这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因此,美国解决贸易失衡和岗位流失的关键在其国内。美国如摒弃冷战思维和“中国威胁论”,解除对华高科技出口的限制,用足美国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必然对增加对华出口大有裨益。同时,美国也应采取措施,帮助部分工人应对产业调整的挑战。
跨国公司是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据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银行统计,以欧美为主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占了中国去年出口产品的58%。如果把这一部分扣除,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大幅减少。对此,中国贸易官员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贸易顺差留给了中国,巨额利润却流向了美国。美国才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真正的大赢家。
中美互为对方第二大贸易伙伴,平等互利的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经贸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已有的中美沟通渠道和谈判来解决。如果动辄挥动大棒,打起贸易战,受损害的将是两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这一双输乃至全输的结果,是任何国家都不愿看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