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温州3月2日电 (记者李飞云)日前,记者在浙南温州地区采访获悉,浙南农业在政策带动下出现新的景象,设施栽培出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工商资本回流农业、吸引大学生来田间就业等现象。
亩产“千斤粮万元钱” “千斤粮万元钱”是指粮食亩产千斤左右,亩产值在万元以上。
浙南属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但这里冬季温暖,适合推广设施农业,瑞安市农委主任吴松植告诉记者,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除粮食储备所需的二十万亩田种粮之外,其余适当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温州瑞安马屿镇,这里有成片的农田搭起大棚,冬季种植番茄或黄瓜:9月上旬番茄播种,来年二月至六月采收,“番茄平均亩产六千两百斤,亩产值一万五千元,扣除成本和人工费用,亩净收入一万零八百元,”瑞安市农业局局长张金林接受记者采访时算一笔农业帐:“再加上下半年晚稻收成,晚稻平均亩产五百公斤,亩产值八百元,亩净收入四百元,一年二茬亩净收入一万一千两百元。”
他还告诉记者这种做法的优势就是避开夏季沿海台风多发的危险,有效提高土地出产率,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其次是水旱轮作,有利于改善地力,旱作物残余的根茎叶还田和水稻秸秆还田,即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防止大棚土壤盐渍化,并且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通过水作有效杀灭根结线虫,解决重茬种植蔬菜根结线虫防治难题。
为此,瑞安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新建钢管大棚给予造价百分之五十的补助,对滴灌设施给予适当的补助,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增加资金投放,瑞安农村合作银行还推出专项联保贷款。
去年,此种种植模式在当地推广八千余亩。
工商资本回流农业 今年,浙江省农业厅推出“十大举措”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政策的落实到位,还吸引了一些原从事三产的人员与资本回流到农业。
虞凤山,温州瑞安桐浦乡人,做鞋生意,跑过很多城市,当过村长,但唯独没有种过田。眼看近几年农业政策好,而生意反而难做,于是,拉上亲戚朋友和村民成立一家番茄合作社,开始回家务农。
他告诉记者,他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入一百二十万元,搭大棚种植小番茄,政府补助大棚搭建四十万元,其余的八十万由合作社九户人家出,再招十五个附近农户当工人,就开始他的种田生活。
由于年初的低温气候,让他的小番茄至少有三分之一被冻坏,令他心痛不已。
“本来,我们预计亩产会有八千斤的,过年前就可以采摘,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回收成本,可现在这亩产只有五、六千斤左右,”面对此灾,他神情还是很轻松:“不过,我们的小番茄培育的很成功,个头大,口感好,每斤能卖四元,比市场价高,现在每天我们能摘七八十箱,每天能买两三千元,被冻坏的,已经补种上小黄瓜,再过几天就可以摘了,照这势头,我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回收成本了。”
让他感到很有信心的是,他的果品比市场上外地来的品质好,他从山东潍坊聘请来的,有着十几年种植小番茄经验的师傅都感到意外,他还从没种出这么好的果品来。现在农业部的新品种,黑番茄的试种也放在他的田里。
虞凤山认为这是这块土地的魅力。
大学生就业在田间 记者在下乡的采访中,还看到好些大学生出现在田间。
来自浙江丽水庆元的吴立清就是刚毕业的学生,他现在工作的地方是瑞安荆谷金潮港观光农场,这里生产大棚瓯柑、柠檬等,种植滩涂面积达六百亩,采用现代设施和使用有机肥。
农场主林化飞对小吴的印象很不错:“这个小伙子肯学,经常跟着我到田里不停的问,对种植充满兴趣,比以往招的大学生踏实,估计他会留得住。”他还补充道,“我们这代人,文化程度不高,其实身边也和需要有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帮忙。”
小吴告诉记者,现在外面的工作难找,其实这里(农场)很好,空气好,环境好,表示自己也很喜欢这里的工作。
他一边跟记者聊着,一边用电脑帮老板整理打印材料。
(责任编辑:杨笑)